解码成都市社区保障激励资金用在哪、怎么用——
社区如何用“小钱”办“大事”

  • 2021年12月24日 09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街区群众参与花溪街改造。 彭州市委社治委供图

    12月21日,彭州市丹景山镇,成都市社区保障激励资金管理使用现场推进会召开,成都各区(市)县的社治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现场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经验,促进提升成都市社区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和能效。

    2018年,成都整合市和区(市)县两级“村公资金”和“公服资金”,建立了社区专项保障资金和专项激励资金“双轨并行”的经费保障激励机制。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资金采取“村财村管、居财居管”的方式,意在解决社区“无钱办事”的难题,实现“有钱活用”。

    作为成都社治工作的创新手段,社区保障激励资金用在哪?怎么用?如何用得好?这场现场推进会进行了“解码”。

    先行示范

    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

    近日,来到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的游客,都会被村里形式多样、充满川西风情的屋檐吸引,金城社区也成为彭州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颜值”之外,还有“价值”。金城社区党委书记岳付飞算账:“自2018年起,连续投入社区保障资金313万元、激励资金400余万元,带动居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持续建设以‘同在屋檐下’理念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如今,该社区吸引国有公司投资3500余万元打造乡村旅游等,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100万元建设新消费场景。2021年,金城社区集体经济产值超千万元。

    同样花“小钱”办“大事”的还有丹景山镇关口社区。

    改造前,社区的花溪街是一条荒草丛生的狭窄小道,而河对岸则是“成都市最美街道”花村街。一河之隔,风貌迥异,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关口社区党委书记陈开渠介绍,多次征求意见后,社区发挥激励资金的撬动作用,投入50余万元改造街面、美化环境,打造微景观,撬动居民自筹资金500余万元优化提升环境、改造房屋立面、发展产业等。

    花溪街由此焕然一新:风景更美,原来的“没有路”变成宽4米的风景道,更成了“产业路”“致富路”,居民开门做生意,吃上旅游饭;人心更齐,大家共建共治共管,凝聚发展合力。

    记者了解到,丹景山镇紧抓川西地区聚居特色,聚焦小区、街区、林盘(院落)三类治理单元实施美丽乡村细胞工程,让丹景山居民“后院”变“前院”,以集体经济为转轴,切实将治理成效转化为增收实效。

    部署谋划

    用好智慧平台让“管家”管好钱

    会场上,每张桌子都放了两本《使用指南》,里面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社区保障资金“e管家”的使用方式。

    “e管家”是成都市搭建的全周期社区保障资金监管和使用平台。居民登录注册后,可以在线参与项目提议、监督项目实施;社会组织既可参与意见表达,也可以报名承接项目;社区(村)可通过该平台开展社区保障资金的项目征集、议事会决议、项目发包、项目实施、民主评论各环节。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e管家”弥补了过去社区保障资金存在的管理手段传统低效、供需对接不足、群众发动不充分等“短板”,促进规范运行。

    会上,先行推广社区“现身说法”。龙泉驿区合龙社区党委书记张海波表示,“e管家”将社区保障资金项目的各环节搬到了线上,既为社区“减负”——项目意见征集时间缩短到7天,工作成本降低了72%,又为社区“增效”——在推广试点后,群众的参与率提高160%,更让社区的年轻群众参与率提高了80%。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在全市进行全覆盖推广成都市社区保障资金“e管家”。

    社区保障资金用得好不好,除了搭建智慧平台保障阳光运行外,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也至关重要。通过印发《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成都在市级层面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量化的方式,直观呈现资金使用实效。 (记者 吴亚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码成都市社区保障激励资金用在哪、怎么用——
    社区如何用“小钱”办“大事”

  • 2021年12月24日 09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街区群众参与花溪街改造。 彭州市委社治委供图

    12月21日,彭州市丹景山镇,成都市社区保障激励资金管理使用现场推进会召开,成都各区(市)县的社治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现场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经验,促进提升成都市社区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和能效。

    2018年,成都整合市和区(市)县两级“村公资金”和“公服资金”,建立了社区专项保障资金和专项激励资金“双轨并行”的经费保障激励机制。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资金采取“村财村管、居财居管”的方式,意在解决社区“无钱办事”的难题,实现“有钱活用”。

    作为成都社治工作的创新手段,社区保障激励资金用在哪?怎么用?如何用得好?这场现场推进会进行了“解码”。

    先行示范

    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

    近日,来到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的游客,都会被村里形式多样、充满川西风情的屋檐吸引,金城社区也成为彭州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颜值”之外,还有“价值”。金城社区党委书记岳付飞算账:“自2018年起,连续投入社区保障资金313万元、激励资金400余万元,带动居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持续建设以‘同在屋檐下’理念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如今,该社区吸引国有公司投资3500余万元打造乡村旅游等,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100万元建设新消费场景。2021年,金城社区集体经济产值超千万元。

    同样花“小钱”办“大事”的还有丹景山镇关口社区。

    改造前,社区的花溪街是一条荒草丛生的狭窄小道,而河对岸则是“成都市最美街道”花村街。一河之隔,风貌迥异,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关口社区党委书记陈开渠介绍,多次征求意见后,社区发挥激励资金的撬动作用,投入50余万元改造街面、美化环境,打造微景观,撬动居民自筹资金500余万元优化提升环境、改造房屋立面、发展产业等。

    花溪街由此焕然一新:风景更美,原来的“没有路”变成宽4米的风景道,更成了“产业路”“致富路”,居民开门做生意,吃上旅游饭;人心更齐,大家共建共治共管,凝聚发展合力。

    记者了解到,丹景山镇紧抓川西地区聚居特色,聚焦小区、街区、林盘(院落)三类治理单元实施美丽乡村细胞工程,让丹景山居民“后院”变“前院”,以集体经济为转轴,切实将治理成效转化为增收实效。

    部署谋划

    用好智慧平台让“管家”管好钱

    会场上,每张桌子都放了两本《使用指南》,里面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社区保障资金“e管家”的使用方式。

    “e管家”是成都市搭建的全周期社区保障资金监管和使用平台。居民登录注册后,可以在线参与项目提议、监督项目实施;社会组织既可参与意见表达,也可以报名承接项目;社区(村)可通过该平台开展社区保障资金的项目征集、议事会决议、项目发包、项目实施、民主评论各环节。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e管家”弥补了过去社区保障资金存在的管理手段传统低效、供需对接不足、群众发动不充分等“短板”,促进规范运行。

    会上,先行推广社区“现身说法”。龙泉驿区合龙社区党委书记张海波表示,“e管家”将社区保障资金项目的各环节搬到了线上,既为社区“减负”——项目意见征集时间缩短到7天,工作成本降低了72%,又为社区“增效”——在推广试点后,群众的参与率提高160%,更让社区的年轻群众参与率提高了80%。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在全市进行全覆盖推广成都市社区保障资金“e管家”。

    社区保障资金用得好不好,除了搭建智慧平台保障阳光运行外,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也至关重要。通过印发《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成都在市级层面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量化的方式,直观呈现资金使用实效。 (记者 吴亚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