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雅安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任务 
大熊猫栖息地变生态天堂

  • 2021年02月10日 0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月4日,雅安雨城区雅碧路与北外环线交会处,依托熊猫新城建设的小型主题公园即将完工,数只“迎宾”大熊猫雕塑憨态可掬。黄刚 摄

    一处茂密的竹林里,一只野生大熊猫突然闯进镜头,只见它选好位置后,转身一屁股坐下,面对着镜头,猛拉过一枝竹子,大口大口地啃起来;几天后,这只大熊猫故地重游,继续坐在雪地享受美味……

    近日,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整理监测画面时发现,位于宝兴县锅巴岩的红外相机连续两次“捕捉”到野生大熊猫的踪迹。

    不只大熊猫,这个点位还曾拍到川金丝猴、黄喉貂、中华斑羚、中华鬣羚、红腹角雉等。2月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有关负责人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变得日渐“常见”,这要归功于雅安高质量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各项任务的行动。

    试点区域凸显“伞护”效应

    2017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批,四川境内7个市(州)划入国家公园,雅安是其中之一;2020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3年的探索,雅安在野化放归基地建设、珍稀动植物保护、入口社区建设、自然教育生态体验、资源转化促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等方面走在了前列,为“国宝”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把大熊猫的栖息地变成了生态天堂。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1864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宝兴共181只,每一只都弥足珍贵。”宝兴县林业局副局长邹波说。

    每天围绕着大熊猫“打转”,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巡逻到森林防火,从打击偷盗猎到开展社区环境教育,在延绵的大山里,几代森林“护卫者”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与此同时,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也让试点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在宝兴县,全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建立起成熟稳定的绿尾虹雉人工繁育技术体系,种群数量翻番;荥经县积极开展珙桐“引种下山”工作,形成成熟的移植和嫁接培育技术;绝迹多年的大卫两栖甲、光叶蕨等珍稀动植物相继在雅安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二级保护植物圆叶玉兰在雅安成片发现。大熊猫“伞护”下的川金丝猴、雪豹、羚牛等国家保护动物和各种鸟类、小型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等动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拓展“熊猫故乡”生态地图

    雅安,有6219平方公里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占该市幅员面积的41.3%,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县份最多、占比最大的市(州),是全球唯一一个实现大熊猫发现、保护、繁育、野化、放归完整历程的地方。

    要完成大熊猫种群延续及复壮,最关键的是扩大野生种群。

    距离宝兴县80公里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平均每年都会诞生10只左右大熊猫幼崽,近年来成活率达到100%,成为大熊猫种群延续的重要力量。

    雅安如同一条生命廊道,把南来北往的大熊猫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3年11月6日,“张想”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被放归自然,是我国野化放归的第一只雌性大熊猫。2016年4月,通过拖乌山生态廊道,“张想”开始向相邻的凉山冶勒自然保护区移动,随后跨越108国道到达小相岭山系石灰窑大熊猫小种群区域。红外相机记录表明,“张想”成功完成了两个相对独立局域种群间的迁徙,成为第一只被发现跨保护区活动的放归大熊猫。

    目前,雅安已分别在石棉县、荥经县建成两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成功放归8只大熊猫。放归后,这些大熊猫活动范围拓宽到甘洛、冕宁等县,大相岭和泥巴山也发现母子大熊猫活动踪迹。

    由北向南分布,在邛崃山系至大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正在建设的泥巴山大熊猫栖息地廊道,连接了瓦屋山、大相岭、邛崃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大熊猫基因交流的重要通道,“熊猫故乡”的生态地图在不断拓宽。

    构建“熊猫+”产业体系

    走进荥经县龙苍沟镇,新落成的街心“环廊”内车水马龙,银光闪烁的熊猫IP造型和鲜红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大字格外醒目。

    坐落在山坳间的“元素客栈”小楼外墙上,熊猫彩绘也分外吸睛。从2019年开张以来,老板高奎已经尝到民宿带来的甜头——依靠“熊猫民宿村”品牌,政府对全村农家乐进行统一升级打造。

    “我们以前靠砍树、挖煤过生活,自从定位为熊猫民宿村后,便着手打造民宿,经过一年多发展,年营业额超过40万元。”提及现在的发展,高奎满脸笑容,如今民宿每天的客房价格在每间300元至500元。

    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代表着雅安构建“熊猫+”文旅产业体系的另一条路径——发展自然教育。

    童子军广场、好奇剧场、童军桥、木作工坊、先锋部落……沿着“木桩”道路走进密林中的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或环抱整棵大树,或被树冠覆盖,或依山依树而建高低落差的别样“树屋”格外醒目,各类木制动物、“探索”设施一应俱全,仿若置身密林的童话世界。

    作为荥经县全域研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学校除了开展针对青少年团体的自然教育活动之外,还积极打造了课程开发共享平台,为域内自然教育项目开发配套课程,为来荥经县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活动的机构提供课程、课件等内容,共享自然教育产品的基础原件。

    在雅安,处处能感受到熊猫文化:熊猫雕塑遍布绿化带、公园等地;熊猫灯牌伫立在大道两旁;城市公园、道路以熊猫命名;熊猫主题酒店、熊猫文创产品、“熊猫西游”文旅研学品牌等被市民熟知……雅安正依托大熊猫文化这个最具吸引力、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推动文旅产业更上一层楼。(记者 文莎)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安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任务 
    大熊猫栖息地变生态天堂

  • 2021年02月10日 0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月4日,雅安雨城区雅碧路与北外环线交会处,依托熊猫新城建设的小型主题公园即将完工,数只“迎宾”大熊猫雕塑憨态可掬。黄刚 摄

    一处茂密的竹林里,一只野生大熊猫突然闯进镜头,只见它选好位置后,转身一屁股坐下,面对着镜头,猛拉过一枝竹子,大口大口地啃起来;几天后,这只大熊猫故地重游,继续坐在雪地享受美味……

    近日,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整理监测画面时发现,位于宝兴县锅巴岩的红外相机连续两次“捕捉”到野生大熊猫的踪迹。

    不只大熊猫,这个点位还曾拍到川金丝猴、黄喉貂、中华斑羚、中华鬣羚、红腹角雉等。2月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有关负责人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变得日渐“常见”,这要归功于雅安高质量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各项任务的行动。

    试点区域凸显“伞护”效应

    2017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批,四川境内7个市(州)划入国家公园,雅安是其中之一;2020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3年的探索,雅安在野化放归基地建设、珍稀动植物保护、入口社区建设、自然教育生态体验、资源转化促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等方面走在了前列,为“国宝”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把大熊猫的栖息地变成了生态天堂。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1864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宝兴共181只,每一只都弥足珍贵。”宝兴县林业局副局长邹波说。

    每天围绕着大熊猫“打转”,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巡逻到森林防火,从打击偷盗猎到开展社区环境教育,在延绵的大山里,几代森林“护卫者”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与此同时,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也让试点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在宝兴县,全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建立起成熟稳定的绿尾虹雉人工繁育技术体系,种群数量翻番;荥经县积极开展珙桐“引种下山”工作,形成成熟的移植和嫁接培育技术;绝迹多年的大卫两栖甲、光叶蕨等珍稀动植物相继在雅安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二级保护植物圆叶玉兰在雅安成片发现。大熊猫“伞护”下的川金丝猴、雪豹、羚牛等国家保护动物和各种鸟类、小型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等动物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拓展“熊猫故乡”生态地图

    雅安,有6219平方公里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占该市幅员面积的41.3%,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县份最多、占比最大的市(州),是全球唯一一个实现大熊猫发现、保护、繁育、野化、放归完整历程的地方。

    要完成大熊猫种群延续及复壮,最关键的是扩大野生种群。

    距离宝兴县80公里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平均每年都会诞生10只左右大熊猫幼崽,近年来成活率达到100%,成为大熊猫种群延续的重要力量。

    雅安如同一条生命廊道,把南来北往的大熊猫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3年11月6日,“张想”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被放归自然,是我国野化放归的第一只雌性大熊猫。2016年4月,通过拖乌山生态廊道,“张想”开始向相邻的凉山冶勒自然保护区移动,随后跨越108国道到达小相岭山系石灰窑大熊猫小种群区域。红外相机记录表明,“张想”成功完成了两个相对独立局域种群间的迁徙,成为第一只被发现跨保护区活动的放归大熊猫。

    目前,雅安已分别在石棉县、荥经县建成两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成功放归8只大熊猫。放归后,这些大熊猫活动范围拓宽到甘洛、冕宁等县,大相岭和泥巴山也发现母子大熊猫活动踪迹。

    由北向南分布,在邛崃山系至大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正在建设的泥巴山大熊猫栖息地廊道,连接了瓦屋山、大相岭、邛崃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大熊猫基因交流的重要通道,“熊猫故乡”的生态地图在不断拓宽。

    构建“熊猫+”产业体系

    走进荥经县龙苍沟镇,新落成的街心“环廊”内车水马龙,银光闪烁的熊猫IP造型和鲜红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大字格外醒目。

    坐落在山坳间的“元素客栈”小楼外墙上,熊猫彩绘也分外吸睛。从2019年开张以来,老板高奎已经尝到民宿带来的甜头——依靠“熊猫民宿村”品牌,政府对全村农家乐进行统一升级打造。

    “我们以前靠砍树、挖煤过生活,自从定位为熊猫民宿村后,便着手打造民宿,经过一年多发展,年营业额超过40万元。”提及现在的发展,高奎满脸笑容,如今民宿每天的客房价格在每间300元至500元。

    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代表着雅安构建“熊猫+”文旅产业体系的另一条路径——发展自然教育。

    童子军广场、好奇剧场、童军桥、木作工坊、先锋部落……沿着“木桩”道路走进密林中的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或环抱整棵大树,或被树冠覆盖,或依山依树而建高低落差的别样“树屋”格外醒目,各类木制动物、“探索”设施一应俱全,仿若置身密林的童话世界。

    作为荥经县全域研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学校除了开展针对青少年团体的自然教育活动之外,还积极打造了课程开发共享平台,为域内自然教育项目开发配套课程,为来荥经县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活动的机构提供课程、课件等内容,共享自然教育产品的基础原件。

    在雅安,处处能感受到熊猫文化:熊猫雕塑遍布绿化带、公园等地;熊猫灯牌伫立在大道两旁;城市公园、道路以熊猫命名;熊猫主题酒店、熊猫文创产品、“熊猫西游”文旅研学品牌等被市民熟知……雅安正依托大熊猫文化这个最具吸引力、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推动文旅产业更上一层楼。(记者 文莎)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