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养老服务“手长衣袖短”,四川试点“时间银行”——
“预存”志愿服务“兑换”养老服务
“预存”志愿服务“兑换”养老服务
9月16日,在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养老服务业暨养老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民政厅宣布启动“时间银行”试点。
什么是“时间银行”?简单来说就是“做公益、存时间、享服务”,通过志愿服务换取养老服务,由志愿者给高龄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服务换取“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储存的“时间”兑换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
为何试点“时间银行”?如何让该制度有效运转?在9月16日、17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养老服务业暨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展开热议。
为何试点?用好志愿服务资源来“养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说科教兴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但到了养老问题上,用了‘应对’二字。”论坛现场,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松强直言不讳指出养老面临的困境——“手长衣袖短”。
论坛现场,河海大学教授、老年保障研究所所长李静表示,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问题,方法有很多,“时间银行”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2019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已提出,要大力培养养老志愿者队伍,加快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时间银行”等做法。
李静认为,“时间银行”有3个功能——互助服务的推进器、志愿文化的孵化器、资源链接的平台。“这些功能的发挥,有助于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认为,启动“时间银行”试点,四川有基础。“我省60岁以上老人达1800余万,其中有200多万‘活力老人’。怎么发挥他们的作用?借助‘时间银行’平台,可以把老年志愿者这支人力资源队伍应用起来。”
如何试点?实现“保值”和“通兑”是关键
“‘时间银行’本质是社会交换,应遵循互惠原则。”李静表示,要讲求回报性,有明确的预期回报值;要讲求等价性,对志愿服务进行明确合理的定价;要讲求保障性,让存入的志愿服务保值。“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主导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公信力,可提升群众对‘时间银行’的信任度。”
益西达瓦也认为,通兑和保值是“时间银行”的关键点。“以前四川多地都有类似的‘时间银行’,比如绵阳实行的‘社区币’。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统一起来,实现全省通兑。”
据介绍,四川的“时间银行”试点,将建立“一个网络”,开发“一个程序”,建立“一套机制”——“一个网络”是指设立“总行(省级养老服务中心)-分行(市级民政部门)-支行(县级民政部门)-服务网点(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等)”的四级“时间银行”体系,全面覆盖养老人群的需要;“一个程序”是指四川养老服务小程序开发统一“时间银行”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供需对接、服务精准;“一套机制”是指探索设立时间银行专项基金,建立健全“付出服务、积累时间、荣誉奖励、兑换激励、服务回馈”激励机制,搭建政府、社会、市场、家庭资源多方合作,以志愿服务为核心、专业服务为支撑、互助共享为模式的老年人老有所为平台。 (记者 任鸿 林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