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县万年村迈出关键一步
种下万株钉钉竹 不与大熊猫“抢饭吃”

  • 2022年03月18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万年村熊猫会客厅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记者 杨树 摄


    万年村的村干部、村民正在方竹产业基地种植方竹。 记者 杨树 摄

    3月14日一早,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迎来一场春雨。看着掩映在雨雾中的童家山,村民陶世凯说:“太好了,昨天栽下的方竹都能活了。”

    万年村童家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相岭的余脉,不高却有些陡峭。3月13日下午,记者跟随万年村村两委组织的50余名村民,来到山上种方竹。打窝、栽苗、培土、浇水……村民打算在3月底前完成500亩方竹基地的栽种任务。

    “从3月3日至今,我们已经种了150多亩、近1万株方竹了,项目进展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戴着草帽的万年村驻村第一书记毕涵抹了把汗,继续卖力地挖土。

    方竹笋是大熊猫喜欢的食物之一,也是万年村村民的传统收入来源。过去,人们进山挖笋,与大熊猫“抢饭吃”。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村民少了一条增收渠道。如何既减少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又能让村民增收?这个问题让万年村人“头痛”了很久。

    “龙苍沟镇的野生方竹笋产量约占全县的40%。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力度加大,采野笋的区域面积不断缩小。”

    破题之举

    规划500亩基地人工种植方竹

    3月13日下午3时许,气温接近30摄氏度。

    “竹子喜湿,栽到干巴巴的泥里活不起来,窝儿要打50厘米长、50厘米宽、30厘米深,最起码要能埋下苗子根上带的土。这两天气温升得快,大家要抓紧种……”半山坡地上,荥经县林业局四级调研员匡奕平左手扶着一株竹苗,右手握着话筒进行现场教学。

    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说,这里山地贫瘠,经济作物很难生长。

    “但这里种方竹很合适。”匡奕平说,“方竹在当地也叫钉钉竹、野竹子,说明它好养活。”

    在匡奕平看来,种方竹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59岁的村民程其康对此有亲身体会。1995年夏天,老程顺着龙苍沟上山挖竹笋,一直走到现在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内,“那里竹笋多,长得好。”就是在那次,老程遇到一只大熊猫,“当时它离我很近,正在吃竹子,看到有人来了转身就跑。”

    不仅仅是万年村,上山采挖野生方竹笋曾是荥经县林农传统收入来源之一。万年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不少人都能说上一两段上山采笋遭遇大熊猫的故事。

    2017年,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大熊猫开始“影响”村里人的生活。根据要求,核心保护区域内不再允许人类生活、生产。外围的一般控制区域虽然允许“人猫共生”,但也鼓励、倡导逐渐减少人类活动。

    老程脸色黝黑,这是他当“跑山人”时留下的痕迹。如今他是村里的民兵连长,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看护保护区内的山林。

    “龙苍沟镇的野生方竹笋产量约占全县的40%。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力度增强,采野笋的区域面积不断缩小。”匡奕平说,要化解发展和保护的矛盾,进行人工种植势在必行。

    为此,在童家山的这片山地上,万年村规划了500亩方竹基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在山坡上根据地势每隔2米或3米挖坑种竹。“这些竹株都是2年生的‘壮年’竹苗。”杨晓林说,栽下后,4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出笋,每亩每年产值保守估计1600元。

    “方竹栽下后,至少要三四年才开始产笋。这期间既没土地耕作又没有其他收入,生活咋办?”

    宣讲示范

    解开思想疙瘩,村民陆续签约

    虽然种植方竹有不少好处,但村民习惯了上山采野竹笋,如今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竹子,很多人想不通。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年村人,杨晓林理解大家的感受。

    村里也曾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茶叶、黄柏等,但效果不理想。2017年,村里尝试种植方竹。这批方竹去年开始产生收益,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2021年7月,村里开始谋划集中连片的500亩方竹基地,运营模式为村民以土地入股,交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统一管理,产生收益后进行分红。方竹基地涉及180户村民,经过多次宣讲,今年2月有130多户村民同意入股,但还有40余户在观望。

    “方竹栽下后,至少要三四年才开始产笋。这期间既没土地耕作又没有其他收入,生活咋办?”2月11日下午,在村两委组织召开的一场“坝坝会”上,以欧大爷为代表的部分观望村民对记者讲起自己的担心。

    当天,经过反复商讨,村里给出的方案是,方竹基地优先聘用入股者及困难人群,可以以亩为标准领取管护费用。基地还可发展蘑菇、跑山鸡等林下种养业,带来一些短期收入。

    荥经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曾对万年村人工培育的方竹笋进行样地调查。经过分析,通过人工管理,鲜竹笋亩产量可达1680斤,经济效益可观。

    杨晓林举了个例子,万年村一组村民李家柱和李国均,10年前在自留山上种了50亩方竹,如今每亩收入已超过2000元。

    看到这些实打实的数据,当场就有数户村民签约。

    时不我待,2月的“坝坝会”后,万年村就开始进行方竹基地的测量勘界工作,先在已签约的山地上做示范,同时加强沟通,让村民自己选择。

    3月3日,看到第一批方竹种下,又有10余户观望村民签约,其中就包括欧大爷。截至3月13日,只剩下10余户村民没有签约。村干部终于松了口气,“思想工作还要继续做。”

    在万年村的规划中,方竹产品只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一部分,未来还将开发竹林旅游,释放更大经济效益。

    长远谋划

    和熊猫一起“吃”品牌竹子

    种下竹子,不能只等着竹笋从地里冒出来。

    也是在2月,村里组织了一次“围炉夜谈”,听听能人的意见。记者在现场听到,大家的一致看法是,万年村方竹笋的品质好,市场上也认可,但是没有品牌标识,做强做大有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村里第二天就和龙苍沟镇、荥经县的相关部门沟通,也对省内其他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发展经验进行了调研。

    看到四川正在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原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毕涵和同事谋划,要让万年村的方竹笋“打上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标签,增强品牌的号召力”。

    对此,大熊猫国家公园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管理局社区协调发展处副处长沈兴娜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在省级层面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原生态产品建设指南(试行)》,正在收集和遴选入口社区种养、加工类产品进入“大熊猫原生态产品”系列,并积极推广打造“熊猫茶、熊猫蜜、熊猫山珍”等国家公园社区生态产品。

    “从空间位置和生态环境上看,万年村有优势,但要打造‘大熊猫原生态产品’,还需在产品的品质、规模以及地方特色上下一番功夫。”沈兴娜说。

    万年村也认识到,方竹产品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粗加工上。“村里已修建竹笋加工厂。”毕涵说,荥经县也建有林业产业园区,可以对竹笋进行深加工。

    在万年村的规划中,方竹产品只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一部分,未来还将开发竹林旅游,释放更大经济效益。

    “石滓乡(今龙苍沟镇),好地方;茶叶竹笋满山岗。”一直致力于发掘万年村历史的退休教师方顺和说,这句话当地人耳熟能详,以前大家跟大熊猫“同吃”一根竹,以后还要依靠大熊猫端好“靠山吃山”这碗饭。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荥经县万年村迈出关键一步
    种下万株钉钉竹 不与大熊猫“抢饭吃”

  • 2022年03月18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万年村熊猫会客厅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记者 杨树 摄


    万年村的村干部、村民正在方竹产业基地种植方竹。 记者 杨树 摄

    3月14日一早,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迎来一场春雨。看着掩映在雨雾中的童家山,村民陶世凯说:“太好了,昨天栽下的方竹都能活了。”

    万年村童家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相岭的余脉,不高却有些陡峭。3月13日下午,记者跟随万年村村两委组织的50余名村民,来到山上种方竹。打窝、栽苗、培土、浇水……村民打算在3月底前完成500亩方竹基地的栽种任务。

    “从3月3日至今,我们已经种了150多亩、近1万株方竹了,项目进展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戴着草帽的万年村驻村第一书记毕涵抹了把汗,继续卖力地挖土。

    方竹笋是大熊猫喜欢的食物之一,也是万年村村民的传统收入来源。过去,人们进山挖笋,与大熊猫“抢饭吃”。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村民少了一条增收渠道。如何既减少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又能让村民增收?这个问题让万年村人“头痛”了很久。

    “龙苍沟镇的野生方竹笋产量约占全县的40%。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力度加大,采野笋的区域面积不断缩小。”

    破题之举

    规划500亩基地人工种植方竹

    3月13日下午3时许,气温接近30摄氏度。

    “竹子喜湿,栽到干巴巴的泥里活不起来,窝儿要打50厘米长、50厘米宽、30厘米深,最起码要能埋下苗子根上带的土。这两天气温升得快,大家要抓紧种……”半山坡地上,荥经县林业局四级调研员匡奕平左手扶着一株竹苗,右手握着话筒进行现场教学。

    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说,这里山地贫瘠,经济作物很难生长。

    “但这里种方竹很合适。”匡奕平说,“方竹在当地也叫钉钉竹、野竹子,说明它好养活。”

    在匡奕平看来,种方竹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59岁的村民程其康对此有亲身体会。1995年夏天,老程顺着龙苍沟上山挖竹笋,一直走到现在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内,“那里竹笋多,长得好。”就是在那次,老程遇到一只大熊猫,“当时它离我很近,正在吃竹子,看到有人来了转身就跑。”

    不仅仅是万年村,上山采挖野生方竹笋曾是荥经县林农传统收入来源之一。万年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不少人都能说上一两段上山采笋遭遇大熊猫的故事。

    2017年,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大熊猫开始“影响”村里人的生活。根据要求,核心保护区域内不再允许人类生活、生产。外围的一般控制区域虽然允许“人猫共生”,但也鼓励、倡导逐渐减少人类活动。

    老程脸色黝黑,这是他当“跑山人”时留下的痕迹。如今他是村里的民兵连长,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看护保护区内的山林。

    “龙苍沟镇的野生方竹笋产量约占全县的40%。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力度增强,采野笋的区域面积不断缩小。”匡奕平说,要化解发展和保护的矛盾,进行人工种植势在必行。

    为此,在童家山的这片山地上,万年村规划了500亩方竹基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在山坡上根据地势每隔2米或3米挖坑种竹。“这些竹株都是2年生的‘壮年’竹苗。”杨晓林说,栽下后,4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出笋,每亩每年产值保守估计1600元。

    “方竹栽下后,至少要三四年才开始产笋。这期间既没土地耕作又没有其他收入,生活咋办?”

    宣讲示范

    解开思想疙瘩,村民陆续签约

    虽然种植方竹有不少好处,但村民习惯了上山采野竹笋,如今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竹子,很多人想不通。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年村人,杨晓林理解大家的感受。

    村里也曾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茶叶、黄柏等,但效果不理想。2017年,村里尝试种植方竹。这批方竹去年开始产生收益,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2021年7月,村里开始谋划集中连片的500亩方竹基地,运营模式为村民以土地入股,交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统一管理,产生收益后进行分红。方竹基地涉及180户村民,经过多次宣讲,今年2月有130多户村民同意入股,但还有40余户在观望。

    “方竹栽下后,至少要三四年才开始产笋。这期间既没土地耕作又没有其他收入,生活咋办?”2月11日下午,在村两委组织召开的一场“坝坝会”上,以欧大爷为代表的部分观望村民对记者讲起自己的担心。

    当天,经过反复商讨,村里给出的方案是,方竹基地优先聘用入股者及困难人群,可以以亩为标准领取管护费用。基地还可发展蘑菇、跑山鸡等林下种养业,带来一些短期收入。

    荥经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曾对万年村人工培育的方竹笋进行样地调查。经过分析,通过人工管理,鲜竹笋亩产量可达1680斤,经济效益可观。

    杨晓林举了个例子,万年村一组村民李家柱和李国均,10年前在自留山上种了50亩方竹,如今每亩收入已超过2000元。

    看到这些实打实的数据,当场就有数户村民签约。

    时不我待,2月的“坝坝会”后,万年村就开始进行方竹基地的测量勘界工作,先在已签约的山地上做示范,同时加强沟通,让村民自己选择。

    3月3日,看到第一批方竹种下,又有10余户观望村民签约,其中就包括欧大爷。截至3月13日,只剩下10余户村民没有签约。村干部终于松了口气,“思想工作还要继续做。”

    在万年村的规划中,方竹产品只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一部分,未来还将开发竹林旅游,释放更大经济效益。

    长远谋划

    和熊猫一起“吃”品牌竹子

    种下竹子,不能只等着竹笋从地里冒出来。

    也是在2月,村里组织了一次“围炉夜谈”,听听能人的意见。记者在现场听到,大家的一致看法是,万年村方竹笋的品质好,市场上也认可,但是没有品牌标识,做强做大有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村里第二天就和龙苍沟镇、荥经县的相关部门沟通,也对省内其他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发展经验进行了调研。

    看到四川正在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原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毕涵和同事谋划,要让万年村的方竹笋“打上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标签,增强品牌的号召力”。

    对此,大熊猫国家公园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管理局社区协调发展处副处长沈兴娜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在省级层面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原生态产品建设指南(试行)》,正在收集和遴选入口社区种养、加工类产品进入“大熊猫原生态产品”系列,并积极推广打造“熊猫茶、熊猫蜜、熊猫山珍”等国家公园社区生态产品。

    “从空间位置和生态环境上看,万年村有优势,但要打造‘大熊猫原生态产品’,还需在产品的品质、规模以及地方特色上下一番功夫。”沈兴娜说。

    万年村也认识到,方竹产品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粗加工上。“村里已修建竹笋加工厂。”毕涵说,荥经县也建有林业产业园区,可以对竹笋进行深加工。

    在万年村的规划中,方竹产品只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一部分,未来还将开发竹林旅游,释放更大经济效益。

    “石滓乡(今龙苍沟镇),好地方;茶叶竹笋满山岗。”一直致力于发掘万年村历史的退休教师方顺和说,这句话当地人耳熟能详,以前大家跟大熊猫“同吃”一根竹,以后还要依靠大熊猫端好“靠山吃山”这碗饭。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