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川藏线骑行事故频发 呼吁理性骑行

  • 2015年04月28日 10时14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字体:
  •   核心提示

      进入4月份后,川藏线上骑友开始增多,大小事故频发。

      川藏线一周内两位骑友殒命,在骑行川藏网上,骑友们将过去这一周视为骑行界最黑暗的一周。

      目前在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沿线60多家接待站承担着骑友途中救援的重任。

      “骑行川藏网”上,骑友们将过去这一周视为骑行界最黑暗的一周。4月26日,59岁的骑友郭勇(化名)因严重高原反应引发肺水肿,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在此5天前,28岁的广东小伙阿华,在其行途中被重车卷入车轮,当场身亡。进入4月份后,川藏线上骑友开始增多,大小事故频发。成都商报记者日前也走访了多位川藏线骑友和接待站负责人,目前在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沿线60多家接待站承担着骑友途中救援的重任。

      ■骑行川藏线

      黑暗的一周两骑友殒命

      4月25日整天,理塘青年旅舍老板梁国富接了数十位骑友的电话,“出现高反的那位骑友情况如何了?”次日,59岁的郭勇在康定医院离开了人世。

      几天前,郭勇一行四人从成都出发,25日当天到达红龙乡。据郭勇同伴称,当天从红龙乡出发时,郭勇就觉得有点头晕,骑了几公里之后,确实不行了。“当时离下一站理塘还有38公里。”于是郭勇和其中一位同伴包了一辆面包车,直接坐到了理塘县,而另外两名同伴从后面骑行过来。

      在安排车辆的时候,郭勇被扶到旅社内,身子倾斜靠在沙发上,稍微扶一下,就顺势往下倒,同伴吓得有些不知所措,拿起电话打给后面的两位同伴,叫他们赶紧过来。在被送到理塘县医院后,医生确诊郭勇因高原反应引发了肺水肿。

      梁国富驾车将另外两位同伴接到了医院,在给郭勇家人打电话商量之后,郭勇被救护车送往了康定市医院。26日,郭勇因医治无效,在医院去世。

      就在郭勇出事前5天,28岁的广东小伙在雅安境内的飞仙关,因交通事故身亡。川藏线一周内两位骑友殒命,在骑行川藏网上,骑友们将过去这一周视为骑行界最黑暗的一周。

      ■救援现状 主要依靠沿途接待站“民间110”成主力

      梁国富后来想起,自己发现郭勇出现高原反应的时候,或许已经晚了。“如果当时他在路上发现不舒服,打电话过来,我们马上就会过去。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安全掌握在每位骑友自己手中,接待站只能是提供临时救急。”

      2011年,成都资深骑友波尔开了成都第一家川藏线接待站,并创立“517318”川藏线骑行网,波尔驾车在川藏线走访,将沿线人气和口碑不错的青年旅舍,串连成了一个联盟,把旅社信息挂在网上,为骑友提供沿途路况和接待站信息。救援服务,也从此成了“517318”接待站约定俗成的一项任务。

      如今在“517318”里面的旅社有70多家,除了成都和拉萨的,分布在川藏线沿线的有60余家,绝大多数骑友都依靠这条因骑行而兴起的接待站服务线进行川藏线骑行,波尔说,接待站提供的救援服务,是骑友不愿轻易脱离这条线的原因。

      4月23日,成都商报记者在雅安东升竹庄青年旅舍见到老板徐洪时,他刚从雅安至成都20公里处驾车回来,一辆车的顶棚上,绑了四辆自行车,“骑到路上车坏了,拖回来修,六、七月份每天至少要跑3趟,拉回30多辆自行车。”

      当天,来自青岛的骑友武文涛说,头天晚上没有睡好,骑到中途感觉头晕骑不动了,不得已让徐洪帮助。很显然,武文涛属于骑行前准备不充分的骑友,像他这样的骑友,因为装备不足或身体状况没有调整好的情况下匆忙上路,在骑行过程中往往状况百出。

      由于途经雅安的骑友,大多会选择在东升竹庄旅社歇脚,骑友在路上如果遇到意外,首先会给徐洪打电话,徐洪根据骑友的位置,再致电离事故地最近的一家接待站负责人,由对方派人到现场处理,为此徐洪的电话在骑友圈中被称为“民间110”。“遇到高原反应,骑友如果不打电话过来,我们也不会知道,这说到底还是骑友自身安全意识的问题。”

      ■理性骑行 安全掌握在骑友自己手中

      梁国富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川藏线接待站都是一群热爱骑行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在做,接待站救援也得到骑友认可。骑友受伤,接待站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情况或接回接待站,或者协助医护人员处理。不过,严重的事故、摔伤或者高原反应,作为接待站也鞭长莫及。“这只有靠骑友自己,在这条道上,随时都充满危险。”梁国富说。

      这几年,成都资深骑友波尔接受了很多媒体记者的采访,他自称,被问得最多都是和骑行安全有关的问题。其实在2013年,成都商报记者就曾踏上川藏线,对骑友状况进行过调查,在采访的100位骑友中,四成是骑行新手,不仅没有骑行经验,准备时间也不足三个月,而在路途中,下坡不捏刹车的也大有人在。“对于绝大多数川藏线骑友来说,这条线是第一次尝试,因此是否能应对高反是不可预知的,发现不舒服应该立即返回或就地就医。”梁国富说。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4月川藏线骑行事故频发 呼吁理性骑行

  • 2015年04月28日 10时14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核心提示

      进入4月份后,川藏线上骑友开始增多,大小事故频发。

      川藏线一周内两位骑友殒命,在骑行川藏网上,骑友们将过去这一周视为骑行界最黑暗的一周。

      目前在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沿线60多家接待站承担着骑友途中救援的重任。

      “骑行川藏网”上,骑友们将过去这一周视为骑行界最黑暗的一周。4月26日,59岁的骑友郭勇(化名)因严重高原反应引发肺水肿,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在此5天前,28岁的广东小伙阿华,在其行途中被重车卷入车轮,当场身亡。进入4月份后,川藏线上骑友开始增多,大小事故频发。成都商报记者日前也走访了多位川藏线骑友和接待站负责人,目前在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沿线60多家接待站承担着骑友途中救援的重任。

      ■骑行川藏线

      黑暗的一周两骑友殒命

      4月25日整天,理塘青年旅舍老板梁国富接了数十位骑友的电话,“出现高反的那位骑友情况如何了?”次日,59岁的郭勇在康定医院离开了人世。

      几天前,郭勇一行四人从成都出发,25日当天到达红龙乡。据郭勇同伴称,当天从红龙乡出发时,郭勇就觉得有点头晕,骑了几公里之后,确实不行了。“当时离下一站理塘还有38公里。”于是郭勇和其中一位同伴包了一辆面包车,直接坐到了理塘县,而另外两名同伴从后面骑行过来。

      在安排车辆的时候,郭勇被扶到旅社内,身子倾斜靠在沙发上,稍微扶一下,就顺势往下倒,同伴吓得有些不知所措,拿起电话打给后面的两位同伴,叫他们赶紧过来。在被送到理塘县医院后,医生确诊郭勇因高原反应引发了肺水肿。

      梁国富驾车将另外两位同伴接到了医院,在给郭勇家人打电话商量之后,郭勇被救护车送往了康定市医院。26日,郭勇因医治无效,在医院去世。

      就在郭勇出事前5天,28岁的广东小伙在雅安境内的飞仙关,因交通事故身亡。川藏线一周内两位骑友殒命,在骑行川藏网上,骑友们将过去这一周视为骑行界最黑暗的一周。

      ■救援现状 主要依靠沿途接待站“民间110”成主力

      梁国富后来想起,自己发现郭勇出现高原反应的时候,或许已经晚了。“如果当时他在路上发现不舒服,打电话过来,我们马上就会过去。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安全掌握在每位骑友自己手中,接待站只能是提供临时救急。”

      2011年,成都资深骑友波尔开了成都第一家川藏线接待站,并创立“517318”川藏线骑行网,波尔驾车在川藏线走访,将沿线人气和口碑不错的青年旅舍,串连成了一个联盟,把旅社信息挂在网上,为骑友提供沿途路况和接待站信息。救援服务,也从此成了“517318”接待站约定俗成的一项任务。

      如今在“517318”里面的旅社有70多家,除了成都和拉萨的,分布在川藏线沿线的有60余家,绝大多数骑友都依靠这条因骑行而兴起的接待站服务线进行川藏线骑行,波尔说,接待站提供的救援服务,是骑友不愿轻易脱离这条线的原因。

      4月23日,成都商报记者在雅安东升竹庄青年旅舍见到老板徐洪时,他刚从雅安至成都20公里处驾车回来,一辆车的顶棚上,绑了四辆自行车,“骑到路上车坏了,拖回来修,六、七月份每天至少要跑3趟,拉回30多辆自行车。”

      当天,来自青岛的骑友武文涛说,头天晚上没有睡好,骑到中途感觉头晕骑不动了,不得已让徐洪帮助。很显然,武文涛属于骑行前准备不充分的骑友,像他这样的骑友,因为装备不足或身体状况没有调整好的情况下匆忙上路,在骑行过程中往往状况百出。

      由于途经雅安的骑友,大多会选择在东升竹庄旅社歇脚,骑友在路上如果遇到意外,首先会给徐洪打电话,徐洪根据骑友的位置,再致电离事故地最近的一家接待站负责人,由对方派人到现场处理,为此徐洪的电话在骑友圈中被称为“民间110”。“遇到高原反应,骑友如果不打电话过来,我们也不会知道,这说到底还是骑友自身安全意识的问题。”

      ■理性骑行 安全掌握在骑友自己手中

      梁国富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川藏线接待站都是一群热爱骑行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在做,接待站救援也得到骑友认可。骑友受伤,接待站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情况或接回接待站,或者协助医护人员处理。不过,严重的事故、摔伤或者高原反应,作为接待站也鞭长莫及。“这只有靠骑友自己,在这条道上,随时都充满危险。”梁国富说。

      这几年,成都资深骑友波尔接受了很多媒体记者的采访,他自称,被问得最多都是和骑行安全有关的问题。其实在2013年,成都商报记者就曾踏上川藏线,对骑友状况进行过调查,在采访的100位骑友中,四成是骑行新手,不仅没有骑行经验,准备时间也不足三个月,而在路途中,下坡不捏刹车的也大有人在。“对于绝大多数川藏线骑友来说,这条线是第一次尝试,因此是否能应对高反是不可预知的,发现不舒服应该立即返回或就地就医。”梁国富说。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