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聚焦“守底线” 抓好安全和民生领域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安全保障发展,以发展促进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重大关系,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目标任务。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紧扣“促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的使命任务,提出“持续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这是四川从全国大局中把握自身定位和使命作出的战略决策。
守住民生和安全底线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唯物辩证法认为,底线是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临界点,是对“度”的掌握。而底线思维则是对底线概念的深化和应用,它不仅关注底线是什么,更关注如何守住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是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理智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使道路走得更通、行得更稳,关键还要看底线守得牢不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好安全和民生领域改革,是以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的事业,走现代化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也并非一日之功,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在系统谋划中破立并举协同推进。安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是政治大局,守牢安全底线是必须肩扛的政治责任。民生则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直接相关。从根本上说,守底线就是守民生、守安全,促改革就是促发展、促进步,最终目的是稳住社会的基本盘、保障人民的幸福线,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打响“脱贫攻坚战”,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经过8年接续奋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进入新发展阶段,尽管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我国在民生领域诸多新挑战和不足依然存在。不平衡性,意味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存在相当差异,这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充分性,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服务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新的需求,成为制约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瓶颈。为了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聚焦民生底线,抓改革促发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民生领域的改革,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目标新任务。四川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必须聚焦民生福祉和美丽西部建设,既要遵循全国性的政策导向,又要因地制宜将“国家所需”与“四川所能”相结合,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深化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多个民生领域改革方向上下功夫,通过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任务,是民族复兴道路上必须坚守的根本底线。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对国家安全情势作出了正确研判,也为国家长治久安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但安全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与稳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稳定作为基石,一切安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保安全促稳定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的目的是破藩篱、添活力、促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靠的是以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标关键还要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更大潜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要靠自身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压舱石,同时也是检验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改革能否成功、发展能否达标,必须要以社会稳定作为前提。简言之,只有通过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稳定的社会基础。
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维护稳定,以稳定保障安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为四川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提供了明确指引。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既统揽全局又聚焦重点,持续深化安全领域的改革,提出强化国家战略腹地服务保障功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推动“天府粮仓”和“能源大省”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双赢;继续贯彻落实好“十四五”平安中国建设规划,健全平安四川建设长效机制,在健全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的同时,以“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性治理,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考核评价和法规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等保安全促稳定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作为身处国家战略腹地的四川,唯有坚定不移对标对表党中央重大部署要求,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聚焦“守底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在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上努力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才能有效防范化解未来征程上的各类重大风险与挑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林伯海 荣瑶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