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创新“三联”模式推动区域技能人才协同发展
为积极抢抓成德同城化发展战略机遇,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德阳市充分发挥本地职教优势,主动加强与成渝地区区域协作,通过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平台联动发展、资源联用共享的“三联”模式,推进成渝地区技能人才协同发展,以人才合作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联合培养”
构建优势互补合作体系
德阳市围绕健全区域技能人才合作机制,探索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提高聚才能力,构筑区域人才发展新格局。
创新“项目制培训”。德阳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技能人才“项目制培训”,由企业提需求,承训机构提供定制化培训,政府部门购买服务。同时,推广“新型学徒制”,充分发挥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与成渝地区全面开放技能人才流动渠道。
构建“异地培养”体系。主动深化与成渝地区企业、高校人才培养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构建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异地培养”体系。
截至2021年底,德阳市积极对接重庆地区企业项目,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共计承办419个项目779期培训,3.3万余人参训。通过“互派学徒”“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机制,促进两地校企有效衔接,组织26家企业3000余名职工参训,联合培养企业新型学徒近3000人,推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德阳安装技师学院与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选派123名学生赴重庆锻炼实习,定向输送培养技能人才5万余人。
坚持“联动发展”
搭建协同互促合作平台
坚持构建区域产才融合互动机制,联合搭建聚才平台,推动平台资源双向开放,实现职教资源优势互补、实训基地共用共享。
共享本地技能人才平台。与成渝地区共建共享本地平台,联合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人才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壮大成德区域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2021年,新增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累计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54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8个。
搭建成德人才协同发展平台。主动融入成都“蓉漂”战略,建成“大港+”人才联盟,联合举办城市推介、人才招引、高峰论坛等活动,深化两地人才合作,共建区域人才品牌。
坚持“联用共享”
健全开放互通合作机制
构建人才服务资源双向流动机制,推动成渝地区人才职称共认、流动共用、服务共享,共同打造开门开放、互动互通的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职称共认机制。全面落实《成都平原经济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协议》,实现区域内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持续深化技能鉴定合作互通。截至目前,324名市外专家人才已纳入本地职称评审专家库,推荐14名专家进入成都专家库。四川天一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近2000名学生通过成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成初级技能鉴定。
优化人才共用机制。依托“蓉漂人才日”“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知名高校人才活动周”等人才联合招引平台,借助区域整体优势,对外联合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吸引优秀人才到成德地区创新创业。建立人才柔性流动合作机制,助推人才在成德、成渝间柔性流动。推进成渝地区人才公共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统一,实现人才跨区域无障碍流动。截至目前,德渝在经济金融、装备制造、信息服务等各自优势领域,交流互派专业技术人才7000余人,依托德阳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向重庆输送技能人才5000余人。
健全服务共享机制。建立成渝地区人才服务共享机制,持“天府英才卡·德阳人才绿卡”的人可免费游览成都主要景点,对持“天府英才卡A卡”的人才,同步开放德阳市文旅服务资源,逐步推动“天府英才卡”与“重庆英才卡”对等互认。与重庆、成都、眉山、资阳联合签署《重庆与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助推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落实落地,促进人才服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