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举办、赛后全过程约37万吨的碳排放量已全部抵消
成都大运会基本实现全过程碳中和
成都大运会基本实现全过程碳中和
成都大运村内一处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冷巷”,其设计原理是通过自然风的引导,从而在炎热的夏天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降温效果,并以此降低建筑碳排。记者 王曦 摄
记者从8月29日举行的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基本实现全过程碳中和。
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成都进一步提出,打响12大攻坚战,并加快出台配套行动方案,构建起污染防治的“1+12”政策体系。
谈成都大运会
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 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
通气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大运会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到大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全过程。据统计,赛事筹备、举办、赛后全过程碳排放量约37万吨,由国家核证碳减排量、林业碳汇和“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的方式进行全部抵消,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体育赛事。
“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是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的实施路径。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成都大运会实现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
赛事期间共有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其中包括80辆涂装“大熊猫”元素的氢燃料电池大巴。
不少比赛场馆设计建造也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如凤凰山体育公园综合体育馆、简阳文体中心体育馆等大运会相关场馆构建“多能互补、智能耦合”的地源热泵能源管控体系。
谈污染防治
淘汰老旧车辆 每100辆汽车中近10辆为新能源车
记者在通气会上获悉,成都进一步提出打响12大攻坚战,包括:绿色低碳重点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移动源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长江上游重点流域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噪声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治理及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
在源头治理方面,成都狠抓移动源减污。目前,全市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3.8万辆,占全市汽车总保有量8.5%,淘汰老旧车辆6.3万辆。同步推进绿色低碳重点产业发展,制定支持民企绿色发展二十条措施,落地绿色低碳产业基金50亿元;积极招引重大光伏项目,补齐组件配套产品短板,支持推动氢能产业落地。成都还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持“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
在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成都坚持精准治污减排,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移动源污染治理三大标志性攻坚战。全市地表水优良比例从75.5%提升至100%,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创20年来最好水平。截至8月28日,成都市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81天,无重度污染天。
在生态环境安全方面,成都一手打好长江上游重点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强化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污染防治,一手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印发成都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组织开展2023年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综合演练。
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成都着力打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战,持续推进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项目等项目建设;建成由7000余个监测点位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
聚焦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成都还着力攻坚噪声油烟治理,明确三年攻坚任务,强化相关投诉问题办理。(记者 吴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