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巴中市经济形势分析

  • 2016年10月28日 11时2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今年以来,巴中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巴广渝高速等重大项目建成营运,2016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巴中赛段成功举办、被授牌为“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创国卫”工作通过国家暗访、国家4A级景区增至15个,国家、省一些重要会议相继在巴召开,巴中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努力克服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为建设“五彩巴中”夯实经济基础,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一、基本特点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市州前七位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市州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居市州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市州第3位,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市州第6位。 

      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64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3亿元,增长9.3%(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00.83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7亿元,增长7.3%。分县区看,巴州92.11亿元,增长8%;恩阳40.07亿元,增长10.1%;通江77.37亿元,增长6.1%;南江80.7亿元,增长6.4%;平昌93.63亿元,增长7.5%;经开区9.76亿元,增长14.8%。 

      (一)投资稳中略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6.79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居市州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48亿元,增长56.4%;第二产业投资158.58亿元,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157.88亿元,增长12.9%,增速分别比前8月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9.7个和2.4个百分点,居市州第6位);第三产业投资625.73亿元,增长17.1%。分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271.99亿元,同比增长24.1%;产业投资177.05亿元,增长20.8%;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278.2亿元,增长11.4%;其他投资22.08亿元,下降5.1%。 

      (二)工业增速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比前8月回升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7个、2.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3位,位次与前8月、上半年持平。其中,9月当月增长11.1%,高全省增速3.3个百分点,居市州第3位。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3%,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2%,比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比上年同期缩小8.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2%,集体企业增长13.1%,股份制企业增长10.9%,私营企业增长1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8.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0.9%。从增加值占比最大的五大行业看,五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70.7%,拉动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占比为24.2%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1%,占比为20%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占比为13.8%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4.7%,占比为7.4%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7%,占比为5.2%的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分县区看,巴州增长10.4%,恩阳增长10.7%,通江增长10.5%,南江增长10.7%,平昌增长10.6%,经开区增长27.5%。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0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居市州第1位;实现利润12.46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居市州第6位。 

      (三)建筑房产回暖。全市99户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33.99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增速居市州第16位。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81.38亿元,增长17%;安装工程产值39.83亿元,增长12.4%;其他产值12.78亿元,下降22.6%。从平均产值看,单个企业产值达3.4亿元。其中,81户1亿元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27.59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98.1%;20户5亿元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32.03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5%。房地产开发投资77.47亿元,增长17%,增速比前8月、上半年回升1个、2.7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高11.2个和6.6个百分点,居市州第9位;在库商品房销售面积152.77万平方米,增长19.3%,增速分别比前8月回落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1.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7.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0位。分县区看,巴州164.65亿元,增长17.7%;恩阳74.56亿元,增长27.8%;通江136.95亿元,增长14%;南江178.99亿元,增长14%;平昌183.82亿元,增长17.8%;经开区87.82亿元,增长19.1%。 

      (四)农业生产稳定。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0.56万公顷,同比增长0.8%;小春粮食产量41.07万吨,增长1.1%。大春播种面积21.5万公顷,同比增长0.5%;大春产量预计131.03万吨,同比增长0.6%。前三季度,生猪出栏209.28万头,下降4.5%;牛出栏14.14万头,增长3.8%;羊出栏48.09万头,增长3.4%;家禽出栏662.30万只,增长3.0%;出栏兔52.35万只,增长1.3%。禽蛋产量4.9万吨,增长1.8%。全市新增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5个、巴药基地5.3万亩,新建“菜篮子”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6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44个,全年10个水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9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63亿元,同比增长3.4%。 

      (五)消费稳中略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92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6个和1.5个百分点,居市州第6位。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105.04亿元,增长14.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72.22亿元,增长13.2%;乡村零售额35.7亿元,增长12.3%。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0.86亿元,增长13.8%;商品零售额187.06亿元,增长12.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40.11亿元,增长8.2%;零售业零售额146.36亿元,增长14.2%;住宿业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17.07亿元,增长13.9%。从“吃、穿、用、住、行”五类商品看,吃类增长16.5%、穿类增长17.6%、用类增长18%,住类增长20.4%,行类增长10.4%。分县区看,巴州61.47亿元,增长12.9%;恩阳12.89亿元,增长13.6%;通江41.02亿元,增长12.9%;南江38.79亿元,增长13%;平昌49.17亿元,增长13.1%;经开区4.58亿元,增长12.8%。 

      (六)财税金融稳健。国税税收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33.2%,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回升4.9个、19.2个百分点;地税税收收入25.7亿元,增长9.8%,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回落10.2个、26.8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6亿元,省同口径增长24%(市口径增长17.3%),增速分别比1-8月、上半年回升4.2个、1.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5.4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14亿元,增长13.5%,增速比前8月高4.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22.14亿元,增长20%。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03.25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比全省高13.3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位。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34.37亿元,增长17.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4.74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全省高6.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2位。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86.03亿元,增长12.5%。 

      (七)新经济发展迅速。扎实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企业2767户,同比增长54%;个体户新登记12526户,同比增长11%。全市申请专业425件。其中,发明专利130件,同比增长2.6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4.5亿元,增长21.1%。电子商务交易额128亿元,增长33%。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213.32万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5353.3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0.4%、82.9%,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2.3个、46.4个百分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新服务不断涌现。集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 

      (八)居民增收稳定。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0元,同比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8元,增长9.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4个和1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位。分县区看,巴州19411元,增长8%;恩阳18271元,增长10%;通江18348元,增长9.7%;南江18622元,增长9.8%;平昌18478元,增长9.9%;经开区19868亿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3元,增长10.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个和0.5个百分点,居市州第6位。分县区看,巴州6625元,增长10.4%;恩阳6674元,增长10.3%;通江6355元,增长10.6%;南江6427元,增长10.2%;平昌6375元,增长10.5%;经开区6793亿元,增长10.5%。 

      (九)物价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2%。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4.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9%,猪肉价格上涨24.4%,鲜菜价格上涨5.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IPI)同比下降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同比下降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2%。 

      二、主要问题 

      (一)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前三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回落0.2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长7.7%,上半年增长7.8%,全省10个市州下降,4个市州持平,7个市州略涨),全年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从前三季度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18.2%,居市州第6位;增长3.6%,居市州第1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45.3%,居市州第18位;增长9.3%,居市州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36.5%,居市州第4位;增长7.3%,居市州第16位。可以看出,一产业占比过高,二产业占比过低(因巴中市建筑业增加值占比2015年17.8%,市州第1位;工业增加值占比28.8%,市州倒数第2位),三产业速度又低于GDP增速(全省仅有凉山低1.9点、甘孜低1.2点、攀枝花低1.3点、乐山低0.5点、巴中低0.2点,巴中市主要受公路运输周转量负增长、财政八项支出、批零住餐等关联指标影响。三产业增速分县区看,巴州增长7.1%、恩阳增长12.3%、通江增长3.5%、南江7.8%、平昌7.5%、经开区增长5.8%),产业结构滞后特别是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影响所致。 

      (二)投资拉动后劲不足。一是新开工项目不足。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57.2%,比全省低5.2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7位。去年全市投资总量迈过千亿大关,已成为全省唯一投资超过GDP总量2倍的市,基数增大,增速放缓成为必然趋势(去年末增长21.5%、前2月增长20.3%、1季度增长18.7%、前4月增长18.1%,前5-6月增长17.5%,前7月增长17.4%,前8月增长17.5%,前9月增长17.2%)。二是投资结构不优。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生产性投资占比较小,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贡献不足。基础设施投资占比32.9%(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比20.8%(低全省7.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33.6%(比全省高13.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9.4%(比全省低8.9个百分点),同比持平;其他投资占比2.7%(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占比严重不足。三是大项目偏少。5千万以上在库项目441个,同比减少400个,下降47.6%,计划总投资下降15.5%(其中5-10亿元项目62个,同比减少4个,计划总投资下降6.6%),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57%,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导致增长下降幅度逐月有所拉大(前三季度下降6%,1-8月下降3.5%,1-7月下降1.5%,上半年下降1%,1季度增长0.4%)。四是资金来源偏紧。1-9月,本年资金来源合计同比增8.9%,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3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渠道看,主要国内贷款同比下降9.1%,国家预算内资金下降0.3%,利用外资下降84.8%,自筹资金增长16.6%,其他资金来源下降13.7%。从民间投资增速看,前三季度下降4.3%,比全社会投资低21.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6.9个百分点。今年前2月同比下降0.8%、4-6月分别下降2.4%、5.6%和7.4%;7-9月分别下降6.5%、5.9%和4.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未有效释放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三)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工业结构不优,总量小占比低,传统主导行业企业经营困难现状仍未改善,新兴产业企业少比重低,新建企业增量不足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支撑不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当月产值同比下降的有32户,占12.3%,拉低产值增速降低5.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6.8%,比前八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7%,低全省2.1个百分点,居市州17位;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68.3%,增幅居市州第1位;资本保值增值率比上年同期低7.3个百分点,降幅居市州第4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三角债务重,流动资金紧张矛盾仍较突出。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8.5个百分点;投资超亿元的工业新开工项目减少11个,当年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下降2.7%,其中工业技改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下降13.3%;当年竣工工业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下降6.8%,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下降8.1%。此外,电力公司改革上划省管,今年巴中用电量大幅增长,供电公司产值增量较大,改革后影响整体增量。 

      (四)建筑房产发展堪忧。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其中住宅下降3.5%,98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中30户没有房地产项目,其中5户已破产。在库房地产开发项目仅90个。其中,年底即将完成投资项目11个,单个结余投资额均在五千万以下,合计结余投资额1.4亿元;年底即将退库项目19个(已全面完成投资、销售);烂尾楼项目5个;年末12.2%的项目即将完工,21.1%的项目数据已报完,5.6%烂尾楼项目已停建,年底将面临退库。从销售情况看,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36.9%,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25.9%。商品房待售面积特别是非住宅类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区域性过剩的矛盾短时间内仍难以化解。 

      (五)市场消费仍显低迷。受经济下行内需减弱、城乡居民增收放缓、外来商贸企业(未在巴注册)分销以及网购等因素的影响,实体企业销售增幅进一步下滑。从限上企业看,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长14.9%,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破产注销企业17户,比上半年新增2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4户。从重点行业看,汽车零售额占限上的比重达19%,同比增长19.5%,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上年同期回落4个、0.2个、8.3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额的贡献率20.1%,比上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全部限上零售额比重的18.6%,增长4%,增速比限上低10.9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额的贡献率只有5.9%。从重要商品看,增速超过20%的商品类别由去年同期10类减少到6类,“吃、穿、用、住、行”5类商品同比分别回落8.1个、7.7个、4.8个、9.5个和1.9个百分点。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多措并举稳定投资。一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联和督查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力争成熟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促进度、完工项目见成效。二是加强项目储备。积极对接国家、省上的中长期规划;加强开放合作,精心谋划和招引一批符合巴中发展需要的优势项目(尤其工业项目,提高工业投资占比)。三是夯实要素保障。加大力度争取中央、省对巴中项目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加强融资方式,争取金融加大在建项目投入。四是抓好项目入库。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对在建投资项目清理,对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及时完善手续申报进入投资统计库,尤其是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 

      (二)务必狠抓工业发展。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重点,逗硬落实工业稳增长“12条”政策措施,针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落实“一企一策”,扭住重点企业稳存量,抓好项目竣工投产扩增量,加大重点产业培育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全力促进工业持续回升。 

      (三)大力促进建筑房产业。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向本地企业倾斜,抓好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外来建筑企业在巴中注册(新法人企业)工作。积极宣传新“房九条”政策,多形式开展营销活动,力促楼市回暖,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促进建筑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重大仓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和乡镇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中心商圈,进一步提升城市、乡镇品味。二是培育企业促进增长。抓好消费稳增长系列政策落实,加快培育全市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企业做大业绩,狠抓旅游企业升规入库,全面反映五彩巴中旅游发展实绩。三是拓展市场繁荣内需。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有序推进消费模式转变,着力培育新的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等消费热点,拉动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五)及时谋划跟踪督查。一是及早谋划明年相关工作。主要是谋划好工作思路,对接好政策措施,加强重点项目储备争取等。二是加强GDP核算相关指标监测。狠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批发零售销售额、住宿餐饮营业额、交通、金融、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财政“八项”支出等主要支撑指标监测,同时密切关注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等匹配协调指标运行情况,做强GDP核算支撑。三是抓好重点项目(企业)督查。继续落实“53225”重点企业(项目)领导挂联责任,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台帐,切实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企业增长潜力。四是抓好目标督查。坚持目标不动摇,坚持月月促、季季查,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五是抓好统计管理。认真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扎实做好“三新”统计,切实抓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管理和“四上”企业、投资项目入库工作。督促各部门、各企业依法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和统计管理,自觉履行统计报告义务,严格依法统计,做到企业(项目)数据应统尽统、持之有据、不虚报不瞒报,确保数据质量。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前三季度巴中市经济形势分析

  • 2016年10月28日 11时2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今年以来,巴中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巴广渝高速等重大项目建成营运,2016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巴中赛段成功举办、被授牌为“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创国卫”工作通过国家暗访、国家4A级景区增至15个,国家、省一些重要会议相继在巴召开,巴中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努力克服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为建设“五彩巴中”夯实经济基础,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一、基本特点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市州前七位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市州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居市州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市州第3位,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市州第6位。 

      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64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3亿元,增长9.3%(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00.83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7亿元,增长7.3%。分县区看,巴州92.11亿元,增长8%;恩阳40.07亿元,增长10.1%;通江77.37亿元,增长6.1%;南江80.7亿元,增长6.4%;平昌93.63亿元,增长7.5%;经开区9.76亿元,增长14.8%。 

      (一)投资稳中略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6.79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居市州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48亿元,增长56.4%;第二产业投资158.58亿元,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157.88亿元,增长12.9%,增速分别比前8月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9.7个和2.4个百分点,居市州第6位);第三产业投资625.73亿元,增长17.1%。分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271.99亿元,同比增长24.1%;产业投资177.05亿元,增长20.8%;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278.2亿元,增长11.4%;其他投资22.08亿元,下降5.1%。 

      (二)工业增速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比前8月回升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7个、2.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3位,位次与前8月、上半年持平。其中,9月当月增长11.1%,高全省增速3.3个百分点,居市州第3位。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3%,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2%,比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比上年同期缩小8.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2%,集体企业增长13.1%,股份制企业增长10.9%,私营企业增长1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8.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0.9%。从增加值占比最大的五大行业看,五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70.7%,拉动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占比为24.2%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1%,占比为20%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占比为13.8%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4.7%,占比为7.4%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7%,占比为5.2%的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分县区看,巴州增长10.4%,恩阳增长10.7%,通江增长10.5%,南江增长10.7%,平昌增长10.6%,经开区增长27.5%。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0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居市州第1位;实现利润12.46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居市州第6位。 

      (三)建筑房产回暖。全市99户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33.99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增速居市州第16位。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81.38亿元,增长17%;安装工程产值39.83亿元,增长12.4%;其他产值12.78亿元,下降22.6%。从平均产值看,单个企业产值达3.4亿元。其中,81户1亿元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27.59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98.1%;20户5亿元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32.03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5%。房地产开发投资77.47亿元,增长17%,增速比前8月、上半年回升1个、2.7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高11.2个和6.6个百分点,居市州第9位;在库商品房销售面积152.77万平方米,增长19.3%,增速分别比前8月回落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1.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7.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0位。分县区看,巴州164.65亿元,增长17.7%;恩阳74.56亿元,增长27.8%;通江136.95亿元,增长14%;南江178.99亿元,增长14%;平昌183.82亿元,增长17.8%;经开区87.82亿元,增长19.1%。 

      (四)农业生产稳定。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0.56万公顷,同比增长0.8%;小春粮食产量41.07万吨,增长1.1%。大春播种面积21.5万公顷,同比增长0.5%;大春产量预计131.03万吨,同比增长0.6%。前三季度,生猪出栏209.28万头,下降4.5%;牛出栏14.14万头,增长3.8%;羊出栏48.09万头,增长3.4%;家禽出栏662.30万只,增长3.0%;出栏兔52.35万只,增长1.3%。禽蛋产量4.9万吨,增长1.8%。全市新增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5个、巴药基地5.3万亩,新建“菜篮子”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6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44个,全年10个水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9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63亿元,同比增长3.4%。 

      (五)消费稳中略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92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6个和1.5个百分点,居市州第6位。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105.04亿元,增长14.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72.22亿元,增长13.2%;乡村零售额35.7亿元,增长12.3%。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0.86亿元,增长13.8%;商品零售额187.06亿元,增长12.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40.11亿元,增长8.2%;零售业零售额146.36亿元,增长14.2%;住宿业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17.07亿元,增长13.9%。从“吃、穿、用、住、行”五类商品看,吃类增长16.5%、穿类增长17.6%、用类增长18%,住类增长20.4%,行类增长10.4%。分县区看,巴州61.47亿元,增长12.9%;恩阳12.89亿元,增长13.6%;通江41.02亿元,增长12.9%;南江38.79亿元,增长13%;平昌49.17亿元,增长13.1%;经开区4.58亿元,增长12.8%。 

      (六)财税金融稳健。国税税收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33.2%,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回升4.9个、19.2个百分点;地税税收收入25.7亿元,增长9.8%,增速分别比前8月、上半年回落10.2个、26.8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6亿元,省同口径增长24%(市口径增长17.3%),增速分别比1-8月、上半年回升4.2个、1.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5.4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14亿元,增长13.5%,增速比前8月高4.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22.14亿元,增长20%。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03.25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比全省高13.3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位。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34.37亿元,增长17.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4.74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全省高6.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2位。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86.03亿元,增长12.5%。 

      (七)新经济发展迅速。扎实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企业2767户,同比增长54%;个体户新登记12526户,同比增长11%。全市申请专业425件。其中,发明专利130件,同比增长2.6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4.5亿元,增长21.1%。电子商务交易额128亿元,增长33%。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213.32万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5353.3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0.4%、82.9%,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2.3个、46.4个百分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新服务不断涌现。集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 

      (八)居民增收稳定。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0元,同比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8元,增长9.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4个和1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位。分县区看,巴州19411元,增长8%;恩阳18271元,增长10%;通江18348元,增长9.7%;南江18622元,增长9.8%;平昌18478元,增长9.9%;经开区19868亿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3元,增长10.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个和0.5个百分点,居市州第6位。分县区看,巴州6625元,增长10.4%;恩阳6674元,增长10.3%;通江6355元,增长10.6%;南江6427元,增长10.2%;平昌6375元,增长10.5%;经开区6793亿元,增长10.5%。 

      (九)物价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2%。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4.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9%,猪肉价格上涨24.4%,鲜菜价格上涨5.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IPI)同比下降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同比下降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2%。 

      二、主要问题 

      (一)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前三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回落0.2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长7.7%,上半年增长7.8%,全省10个市州下降,4个市州持平,7个市州略涨),全年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从前三季度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18.2%,居市州第6位;增长3.6%,居市州第1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45.3%,居市州第18位;增长9.3%,居市州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36.5%,居市州第4位;增长7.3%,居市州第16位。可以看出,一产业占比过高,二产业占比过低(因巴中市建筑业增加值占比2015年17.8%,市州第1位;工业增加值占比28.8%,市州倒数第2位),三产业速度又低于GDP增速(全省仅有凉山低1.9点、甘孜低1.2点、攀枝花低1.3点、乐山低0.5点、巴中低0.2点,巴中市主要受公路运输周转量负增长、财政八项支出、批零住餐等关联指标影响。三产业增速分县区看,巴州增长7.1%、恩阳增长12.3%、通江增长3.5%、南江7.8%、平昌7.5%、经开区增长5.8%),产业结构滞后特别是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影响所致。 

      (二)投资拉动后劲不足。一是新开工项目不足。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57.2%,比全省低5.2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7位。去年全市投资总量迈过千亿大关,已成为全省唯一投资超过GDP总量2倍的市,基数增大,增速放缓成为必然趋势(去年末增长21.5%、前2月增长20.3%、1季度增长18.7%、前4月增长18.1%,前5-6月增长17.5%,前7月增长17.4%,前8月增长17.5%,前9月增长17.2%)。二是投资结构不优。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生产性投资占比较小,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贡献不足。基础设施投资占比32.9%(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比20.8%(低全省7.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33.6%(比全省高13.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9.4%(比全省低8.9个百分点),同比持平;其他投资占比2.7%(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占比严重不足。三是大项目偏少。5千万以上在库项目441个,同比减少400个,下降47.6%,计划总投资下降15.5%(其中5-10亿元项目62个,同比减少4个,计划总投资下降6.6%),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57%,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导致增长下降幅度逐月有所拉大(前三季度下降6%,1-8月下降3.5%,1-7月下降1.5%,上半年下降1%,1季度增长0.4%)。四是资金来源偏紧。1-9月,本年资金来源合计同比增8.9%,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3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渠道看,主要国内贷款同比下降9.1%,国家预算内资金下降0.3%,利用外资下降84.8%,自筹资金增长16.6%,其他资金来源下降13.7%。从民间投资增速看,前三季度下降4.3%,比全社会投资低21.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6.9个百分点。今年前2月同比下降0.8%、4-6月分别下降2.4%、5.6%和7.4%;7-9月分别下降6.5%、5.9%和4.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未有效释放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三)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工业结构不优,总量小占比低,传统主导行业企业经营困难现状仍未改善,新兴产业企业少比重低,新建企业增量不足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支撑不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当月产值同比下降的有32户,占12.3%,拉低产值增速降低5.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6.8%,比前八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7%,低全省2.1个百分点,居市州17位;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68.3%,增幅居市州第1位;资本保值增值率比上年同期低7.3个百分点,降幅居市州第4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三角债务重,流动资金紧张矛盾仍较突出。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8.5个百分点;投资超亿元的工业新开工项目减少11个,当年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下降2.7%,其中工业技改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下降13.3%;当年竣工工业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下降6.8%,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下降8.1%。此外,电力公司改革上划省管,今年巴中用电量大幅增长,供电公司产值增量较大,改革后影响整体增量。 

      (四)建筑房产发展堪忧。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其中住宅下降3.5%,98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中30户没有房地产项目,其中5户已破产。在库房地产开发项目仅90个。其中,年底即将完成投资项目11个,单个结余投资额均在五千万以下,合计结余投资额1.4亿元;年底即将退库项目19个(已全面完成投资、销售);烂尾楼项目5个;年末12.2%的项目即将完工,21.1%的项目数据已报完,5.6%烂尾楼项目已停建,年底将面临退库。从销售情况看,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36.9%,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25.9%。商品房待售面积特别是非住宅类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区域性过剩的矛盾短时间内仍难以化解。 

      (五)市场消费仍显低迷。受经济下行内需减弱、城乡居民增收放缓、外来商贸企业(未在巴注册)分销以及网购等因素的影响,实体企业销售增幅进一步下滑。从限上企业看,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长14.9%,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破产注销企业17户,比上半年新增2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4户。从重点行业看,汽车零售额占限上的比重达19%,同比增长19.5%,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上年同期回落4个、0.2个、8.3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额的贡献率20.1%,比上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全部限上零售额比重的18.6%,增长4%,增速比限上低10.9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额的贡献率只有5.9%。从重要商品看,增速超过20%的商品类别由去年同期10类减少到6类,“吃、穿、用、住、行”5类商品同比分别回落8.1个、7.7个、4.8个、9.5个和1.9个百分点。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多措并举稳定投资。一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联和督查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力争成熟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促进度、完工项目见成效。二是加强项目储备。积极对接国家、省上的中长期规划;加强开放合作,精心谋划和招引一批符合巴中发展需要的优势项目(尤其工业项目,提高工业投资占比)。三是夯实要素保障。加大力度争取中央、省对巴中项目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加强融资方式,争取金融加大在建项目投入。四是抓好项目入库。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对在建投资项目清理,对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及时完善手续申报进入投资统计库,尤其是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 

      (二)务必狠抓工业发展。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重点,逗硬落实工业稳增长“12条”政策措施,针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落实“一企一策”,扭住重点企业稳存量,抓好项目竣工投产扩增量,加大重点产业培育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全力促进工业持续回升。 

      (三)大力促进建筑房产业。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向本地企业倾斜,抓好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外来建筑企业在巴中注册(新法人企业)工作。积极宣传新“房九条”政策,多形式开展营销活动,力促楼市回暖,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促进建筑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重大仓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和乡镇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中心商圈,进一步提升城市、乡镇品味。二是培育企业促进增长。抓好消费稳增长系列政策落实,加快培育全市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企业做大业绩,狠抓旅游企业升规入库,全面反映五彩巴中旅游发展实绩。三是拓展市场繁荣内需。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有序推进消费模式转变,着力培育新的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等消费热点,拉动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五)及时谋划跟踪督查。一是及早谋划明年相关工作。主要是谋划好工作思路,对接好政策措施,加强重点项目储备争取等。二是加强GDP核算相关指标监测。狠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批发零售销售额、住宿餐饮营业额、交通、金融、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财政“八项”支出等主要支撑指标监测,同时密切关注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等匹配协调指标运行情况,做强GDP核算支撑。三是抓好重点项目(企业)督查。继续落实“53225”重点企业(项目)领导挂联责任,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台帐,切实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企业增长潜力。四是抓好目标督查。坚持目标不动摇,坚持月月促、季季查,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五是抓好统计管理。认真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扎实做好“三新”统计,切实抓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管理和“四上”企业、投资项目入库工作。督促各部门、各企业依法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和统计管理,自觉履行统计报告义务,严格依法统计,做到企业(项目)数据应统尽统、持之有据、不虚报不瞒报,确保数据质量。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