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解码四川的“方法论”
四川如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从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三方面进行部署。
5月14日,在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科技厅厅长吴群刚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有关情况,解码四川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代永波表示,四川是科教大省、军工强省,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有科研院所369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头供给,“四川将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
全会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四川发展需要,鲜明提出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了六个重大科技专项,并围绕这六个重大专项安排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吴群刚表示,接下来要高效有序组织好这一行动,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努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一方面强化有组织的科研,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另一方面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吴群刚介绍,前期通过支持东方电气集团牵头,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了氢能创新联合体,已在氢制取、氢燃料电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我们将大力推行这一行之有效的攻关模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集聚优势力量开展攻关。”
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能级
“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翟刚表示,四川将坚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加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翟刚介绍,四川将加速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大力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目前正在实施或拟于年内实施设备更新项目超2700个,项目设备投资总额近5000亿元。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据初步摸排,全省正在实施和储备“智改数转”项目近3000个、投资总额超过6500亿元。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代永波说,四川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新领域新赛道产业争先竞速发展。
代永波介绍,四川将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培育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核医疗产业等新增长引擎,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3个国家级集群和集成电路、无人机等23个省级集群发展能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和应用场景,积极争取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布局。
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全会提出,必须发挥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作用,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代永波表示,四川将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新质生产力动力活力,“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代永波介绍,在推动技术要素高效配置方面,四川将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促进技术要素和产业精准衔接、融通发展。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充分发挥省数据局的统筹作用,有效整合并规范运行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推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在促进能源资源绿色转型方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和创新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
在科技创新领域,吴群刚介绍,四川将深化科研组织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制等新机制新方式,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提升创新突破的体系化能力。(记者 吴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