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五”唱响现代农业朝天雄风
朝天区曾家镇山峰村产村一体示范片
朝天区委负责人到中子镇印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公路到山乡,致富有希望。
朝天区蒲家乡河坝场村每年人均核桃收入超万元
朝天区李家乡青林村高山露地蔬菜产业示范片
朝天区何以成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和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1800年前,诸葛亮率蜀汉大军五伐中原,在这里以野核桃充粮。1200年前,大诗人李白经此入蜀,在这里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安史之乱”震动长安,唐明皇仓皇奔蜀,各路官员在这里迎驾——朝天,早就变了模样,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成为今天的样子。今天,朝天人说,今天可以把握。
1月20日,在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广元市朝天区一举捧得两项荣誉:2015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和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两项殊荣得来不易。
朝天地处秦岭南麓、川北门户,幅员面积1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占四分之一,山高坡陡,山多地少,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在去年省上对183个县(市、区)的“年终统考”中,却表现优异:201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685.3元,同比增长10.6%,现代农业成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次第崛起,在全省山区县(市、区)中表现尤为抢眼。
“以山称雄”的朝天,何以称雄“山区农业”?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抓落实,“十二五”期间,朝天区委、区政府带领21万人民,汇演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三农”大合唱,唱出了现代农业的“朝天雄风”。
顶层设计清楚明晰 “一把手工程”推进“四个五”
2月初,朝天区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召开。期间,参会代表走出会场,移师乡镇村社去开“会外会”。
这是每年区委全会、区“两会”的例行安排。由区委书记蔡邦银、区长伏玉琼等领导带队,上山坡,下沟渠,进农家,入园区,开农业“现场会”,取“‘三农’工作经”。
在朝天镇“金三”现代农业园区,眼前的景象让大家惊叹:一条条新路盘绕山间,一片片新翻的土地泛着泥香,一排排刷白的核桃苗新叶初绽。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品种改良示范区、科技科普示范区、采摘体验区,核桃技术服务中心和核桃产品交易中心,有的已见雏形,有的已打好地基。
谁能想到,一年前,还是荒园芜草的坡地如今已是1.6万亩园区,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综合产值1.8亿元以上。代表们真切体会,什么叫快速、什么叫高效。
快速和高效,源于区委、区政府清晰的顶层设计,明确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作为典型的深山农业区,朝天农业“先天不足”:地理条件差、信息闭塞、技术落后、效益低下……发展农业怎一个“难”字了得。
朝天农业的“难”,大家都清楚,在蔡邦银看来,重要的是,要让干部群众看到破难后的“新”,苦干后的“甜”。
怎样破难,怎样苦干?
5年前,朝天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立了“四个五”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即做大做强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建好五个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五条百里新村示范走廊、解决五万贫困人口脱贫。
指挥棒舞起来,指挥者动起来。
朝天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深入乡镇村组和农户开展“三农”工作调研50天以上,1名区委常委和1名副区长具体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区“四大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乡镇和1个贫困村,其中分管和联系领导每人牵头建设1至2个农业特色产业,“三农”工作目标考核分解到部门和乡镇。“四个五”勾勒出朝天“三农”工作的美好愿景,“一把手工程”把动力层层传递到基层。
5年收入翻一番 “五大产业”助农增收
漫山遍野的核桃林,在春日的阳光里显得分外精神。看着这些透着希望的核桃树,蒲家乡河坝场村村民侯华堂眼前已经浮现出硕果累累的秋天:这金果子呢,5亩地一年就是半栋房。
河坝场村是远近闻名的核桃村,家家户户种核桃,核桃林掩映下的一栋栋精致砖房,以及房前停放的小汽车,述说着这里的小康。
河坝场村只是“中国核桃之乡”朝天的缩影。据统计,2015年,朝天区核桃树总规模已达40万亩1000万株,农民人均拥有核桃2亩,核桃总产量3.1万吨,连续7年居全省县(市、区)首位,产业发展户人均核桃收入5500余元。
核桃致富,这在10多年前,侯华堂想也不敢想,“核桃在这山上长了几百年,祖祖辈辈也没见发财的。”在侯华堂的记忆里,朝天农民赖以为生的是这五样:玉米、小麦、土豆、红苕、养猪。
而现在,“老五样”被“新五样”取代,分别是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这正是朝天区委、区政府着力做大做强的五大农业特色产业。
两相对比,侯华堂说得很形象:“老五样”填饱肚子,“新五样”挣票子、盖房子、买车子。统计数据为证,2010年,朝天区农民人均收入3775元,2015年达到8685元,5年翻一番,农民增收幅度连续5年保持广元市第一,2015年超过全国1.7个百分点,全省1个百分点。一个个“核桃村”“蔬菜村”“香菇村”“蚕桑村”在朝天大地呈现,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为何短短几年,“新五样”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当家花旦”?
这得益于朝天区在反复比对中找到的“比较优势”。朝天区委、区政府认为,比较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对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新五样”更适合朝天,更有成长前景。
对此,羊木镇火石坡村村民王国学深有感触。2012年,在外打工的王国学匆匆回家,在集镇旁租用7亩地试种香菇,现在每天可采1000余斤,收入四五千元。
说起自己的好日子,王国学连连说“感谢党和政府”,原来,初学种香菇的王国学,一开始并没有“摸到火门”,政府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反复鼓励,装袋、分料、买棒、灭菌、扎孔、下棚、脱膜……20多个程序,技术人员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一步一步教会。
现在全区已经有18个乡镇100多个村推广香菇等食用菌种植,产业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夯实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培育山葵、魔芋、藤椒、樱桃、蓝莓、中药材、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全区农民致富奔小康产业后劲很足。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五个现代农业园区”带动示范
农业区朝天区,传统农业转型发展“转”得如此快,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从4万亩野生核桃到40万亩高产核桃,从2万亩自产自销蔬菜到28万亩商品化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从传统养猪为主过渡到猪牛羊并举……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全面“开花”,靠的是什么?
园区带动,辐射推进。
近年来,朝天区针对五大产业,集中建设了5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集产学研、科工贸一体,业主看到了“奔头”,农民学到了“真经”。
10多年前,朝天区提出并实施“核桃致富计划”,不少农民表示质疑:山上野核桃长了几百年,没见哪个靠它发财的。
从打造核桃园区入手,朝天区请来专家,招来业主,决意带领农民发“核桃财”。
第一炮,瞄准核桃品种,改良品质品种。朝天联合省农科院,设立核桃研究所,在全区建立起区、乡、村、组四级核桃技术服务网络,对农户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制定栽培、嫁接技术规程,选育3个省级优良品种,全区推广,使核桃投产期从10年缩短到6年,平均单株产量由6公斤增加到12公斤。
第二炮,瞄准市场,塑造品牌。朝天核桃先后获得西部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国核桃建设示范基地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朝天核桃滚全球”誉满全国,畅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城市。
集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集中体现了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朝天范式”。“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对搞惯了传统农业的农民来说,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必须要眼见为实,看到效益,建在农民身边的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强。”伏玉琼说。
目前,朝天区已建成文安蚕桑、曾家山土鸡、平溪蔬菜、朝天核桃、羊西食用菌5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其中核桃园区核心面积达10万亩以上,还有从数百亩到数千亩的各类农业园区几十个,这些配套建成的集科研培训、成果转化、标准生产、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园区,基本覆盖了全区大部分乡镇,5000多个各类农业“土专家”、“农老板”、“专合社”,如星火一般散播在朝天高山河谷,带领着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农户面达84.5%。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渐次推进 “五条走廊”生机勃发
由陕入川,汽车穿过七盘关隧道,旅客往往会从昏昏欲睡中睁大双眼,路旁“入川第一村”几个大字十分醒目。
这是川陕交界的朝天区转斗乡“黎明新村”,210户人家,全部由附近山上搬来。
作为朝天区“广陕高速朝天段百里新农村走廊”上的一个点,这里自来水、医疗卫生站、体育运动场、文化娱乐室、汽车加油站、维修站、川菜馆、旅店,还有WIFI,一应俱全,南来北往的客人,入川总喜欢在这里刹一脚,加油、修车、吃饭等。“没地怎么生活?”几年前,当地政府动员文帮朝从10里外的山上下山时,他和一家人犹豫了很久,下山后,文帮朝从事个体运输,老婆开茶馆,拿他自己的话说:搬到新村不但收入翻了几番,而且紧邻川陕大路,信息来得快,学的东西多,文化、娱乐丰富,跟城里生活没什么两样。
“跟城里生活没什么两样”,这是朝天幸福美丽新村居民们的普遍感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朝天区渐次推进,重点示范。
以纵横交错全境的5条主线公路为主骨架,全区规划建设了5条“百里新农村走廊”,以5条“走廊”为骨架,打通毛细血管,疏通连接乡镇、村组的“小走廊”,串联起全区200余个村落,区财政每年划拨1000余万元专项经费,实施“强村行动”。
“相隔两座山,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半天,脚下是深渊。”行路难,一度是朝天农村最大的“难”。“十二五”期间,朝天区投入巨资,建设5条“百里新农村走廊”和众多“小走廊”,能聚居的聚居在一起,能搬迁的搬迁在一起,在集中配套建设道路的同时,加大电网、移动通讯设施、宽带、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力度,并规划特色产业发展,上百个幸福美丽新村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朝天区90%的村,水泥路通组达户,手机随便打,七成乡村通宽带,农村安全人饮率达95%以上,村村配套民事代办中心(点)、便民超市、金融POS机、卫生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幸福美丽新村有“好硬件”更有“好软件”。
产村相融,配套齐全,驱车驶入任一“走廊”,抬眼可见,一个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赏心悦目。
培养新型农民 21万朝天人民同步奔小康
转过一山又一山,爬上一坡又一坡,汽车停在海拔1800米的山腰。抬眼望去,层峦叠嶂,满目清冽。
这里是朝天区位置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李家乡青林村,五六年前,这里是典型的贫困村,700多名村民,80%外出务工,70%收入靠打工,一个“穷”字,让许多老百姓抬不起头。
现在呢,80%返乡创业,70%收入靠种菜,而且收入比原来高几倍。村支书王本学说,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50多户,村里最低年收入的家庭也有3万多元,70%家庭有小车,30%的家庭在成都、广元城区买了商品房,短短几年,不但脱了贫,还成了“小康村”。
七八年前,青林村村民尹太成夫妇还在广东打工,听说老家在推广种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他还将信将疑,“种菜不难,但山高路远,啷个卖嘛。”
朝天区李家乡不搞一刀切,不强制推广,先期组织部分有积极性的农民示范,在青林村四组滑石沟,动员30户农民,拿出400亩土地,组建甘蓝示范种植园区,又在五组鱼儿河开辟甘蓝种植示范园,园区管委会负责技术培训、管理指导,组织培育经纪人,到成都、西安、广元等地摸市场。
乡上组织村里的部分农户,到阿坝、成都去考察,看人家种高山蔬菜如何发财,看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对高山蔬菜的需求。
当年8月,首种甘蓝的园区农民尝到甜头,每亩收获10000斤,收购价每斤0.5元,亩均收入5000元。
自此,全乡农民争相种起高山蔬菜,仅青林村196户村民,年种植甘蓝3000余亩,年总产值近1500万元,蔬菜年人均收入1.96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山“蔬菜村”。一到收获季节,挂着山西、河北、陕西等外地牌照的大货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叫价收购。
一窝蔬菜,不但让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农民走向现代农业,还在“买卖、种、收、管”蔬菜生产营销链条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向现代新型农民过渡。
一个有着数百年传统农业历史的偏远山区,一批现代新型农民正在破壳。仅李家乡,现在就有了育种专业户、技术专业户、播种收割专业户、运输专业户、营销专业户、乡村旅游专业户等,分工更细了,组织化程度更高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朝天区2016年农业目标确定,那就是围绕“四个五”,继续突出抓好脱贫攻坚,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强村行动”。“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朝天区深化‘三农’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步伐坚定不移,朝天人民力争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坚定不移”,区委、区政府决策层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