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发力“项目年”:工业投资增速领跑全国副省级城市

  • 2016年12月29日 18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成都工业年终观察(上)

      12月16日,中国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在新津破土动工,拥有全球钛锂材料先进生产技术的这一高新技术企业,从签约落户到进驻开工用时不到4个月。

      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新津属于成都远郊县(市),按照成都“153”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建设计划,远郊县(市)年内要引进单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项目,银隆的到来,无疑使新津工业收了个“豹尾”。

      何止新津。从年初开启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到成都制造2025规划扬帆远航,再到担当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产业根基的光荣使命,成都工业在四川“项目年”一路疾驰。

      今年1—11月,成都完成工业投资2076.2亿元,同比增长40.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7.3个百分点、全省30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全省市(州)中排名第一。

      开局“十三五”,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都工业跑出了“加速度”。

      心无旁骛抓工业

      “竞进拉练”赛出精气神

      重新审视成都所处的新起点和省委赋予的“一马当先”新重任,成都决策层清醒意识到: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化是一条连续变化的曲线,只有升级换代、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需要。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进。按照成都工业明确的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目标任务要求,成都“对症下药”,在年初启动了“工业强基行动”,着力补好“三块短板”:支柱性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产品不多;空间载体不足;项目不足,投资不足。

      在拉练中找差距,在竞进中促提升。1月21日,成都启动首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区(市)县负责人走进产业园区、工地,对标先进,学习经验。一年间举办的4次“竞赛”活动,使全市形成了心无旁骛抓工业、抓项目的浓郁氛围。

      统计显示,1-11月,成都1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2.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40%;417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47.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2.9%;预计全年东风神龙汽车、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等135个项目竣工投产,京东方6代线、德州仪器产能提升等项目加快建设,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基地、科伦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119个项目开工建设。

      构建“3+N”工业布局

      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格局

      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水立方大小,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可以装下两个半“鸟巢”——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将于2017年投入使用。

      经过两次在蓉增资后,京东方在成都的投资累计达到510亿元。成都的发展前景,坚定了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作出类似增资决策的还有英特尔、吉利控股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今年“西博会”期间,吉利控股集团与成都市签下355亿元的投资合作项目,包括在天府新区落户138亿元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成都经开区落户112亿元的沃尔沃SPA平台项目,以及105亿元的吉利BMA乘用车项目。

      与增资相关的是,成都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对工业园区布局作出了重大调整。

      上述项目所在的天府新区直管区、高新区、经开区,即是成都发展大工业的“国家级”龙头,成都正围绕它们构建“3+N”工业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走廊,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成都出台了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00亿元,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配套水平。今年上半年,成都经开区生产整车52.4万辆,首次半年突破50万辆大关,预计全年将顺利突破110万辆大关。

      供给侧改革释放活力

      企业座谈会贯穿全年

      随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成都工业投资增速在上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强劲回升的V型“反转”,成为四川“项目年”的重大亮点。

      在企业层面相对应的一组数据是,今年1-11月,全市34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工业利润增速超过30%,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以上。

      成都工业利润水平大幅提升,反映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及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现成效。

      12月25日,2016成都市企业家座谈会召开,25位企业家向成都市政府提出56项问题与建议。实际上,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自今年2月28日开始,成都市经信委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举行类似“一对一”座谈。

      成都筛选确定1126户重点培育中小企业,研究制定本土成长型企业培育方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61.33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市GDP比重48.4%。

      随着强化企业融资服务,开展“政银企担”合作,截至11月末,成都中小微企业“壮大贷”放款24.21亿元,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放款2.08亿元、收回1.52亿元。

      企业活力最终在用电、用气量上得到充分体现。今年1-11月,成都工业用电量累计2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8%,全市工业用气量累计25.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2%。 (张战国)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力“项目年”:工业投资增速领跑全国副省级城市

  • 2016年12月29日 18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成都工业年终观察(上)

      12月16日,中国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在新津破土动工,拥有全球钛锂材料先进生产技术的这一高新技术企业,从签约落户到进驻开工用时不到4个月。

      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新津属于成都远郊县(市),按照成都“153”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建设计划,远郊县(市)年内要引进单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项目,银隆的到来,无疑使新津工业收了个“豹尾”。

      何止新津。从年初开启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到成都制造2025规划扬帆远航,再到担当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产业根基的光荣使命,成都工业在四川“项目年”一路疾驰。

      今年1—11月,成都完成工业投资2076.2亿元,同比增长40.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7.3个百分点、全省30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全省市(州)中排名第一。

      开局“十三五”,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都工业跑出了“加速度”。

      心无旁骛抓工业

      “竞进拉练”赛出精气神

      重新审视成都所处的新起点和省委赋予的“一马当先”新重任,成都决策层清醒意识到: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化是一条连续变化的曲线,只有升级换代、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需要。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进。按照成都工业明确的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目标任务要求,成都“对症下药”,在年初启动了“工业强基行动”,着力补好“三块短板”:支柱性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产品不多;空间载体不足;项目不足,投资不足。

      在拉练中找差距,在竞进中促提升。1月21日,成都启动首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区(市)县负责人走进产业园区、工地,对标先进,学习经验。一年间举办的4次“竞赛”活动,使全市形成了心无旁骛抓工业、抓项目的浓郁氛围。

      统计显示,1-11月,成都1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2.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40%;417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47.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2.9%;预计全年东风神龙汽车、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等135个项目竣工投产,京东方6代线、德州仪器产能提升等项目加快建设,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基地、科伦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119个项目开工建设。

      构建“3+N”工业布局

      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格局

      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水立方大小,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可以装下两个半“鸟巢”——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将于2017年投入使用。

      经过两次在蓉增资后,京东方在成都的投资累计达到510亿元。成都的发展前景,坚定了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作出类似增资决策的还有英特尔、吉利控股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今年“西博会”期间,吉利控股集团与成都市签下355亿元的投资合作项目,包括在天府新区落户138亿元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成都经开区落户112亿元的沃尔沃SPA平台项目,以及105亿元的吉利BMA乘用车项目。

      与增资相关的是,成都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对工业园区布局作出了重大调整。

      上述项目所在的天府新区直管区、高新区、经开区,即是成都发展大工业的“国家级”龙头,成都正围绕它们构建“3+N”工业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走廊,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成都出台了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00亿元,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配套水平。今年上半年,成都经开区生产整车52.4万辆,首次半年突破50万辆大关,预计全年将顺利突破110万辆大关。

      供给侧改革释放活力

      企业座谈会贯穿全年

      随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成都工业投资增速在上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强劲回升的V型“反转”,成为四川“项目年”的重大亮点。

      在企业层面相对应的一组数据是,今年1-11月,全市34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工业利润增速超过30%,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以上。

      成都工业利润水平大幅提升,反映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及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现成效。

      12月25日,2016成都市企业家座谈会召开,25位企业家向成都市政府提出56项问题与建议。实际上,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自今年2月28日开始,成都市经信委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举行类似“一对一”座谈。

      成都筛选确定1126户重点培育中小企业,研究制定本土成长型企业培育方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61.33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市GDP比重48.4%。

      随着强化企业融资服务,开展“政银企担”合作,截至11月末,成都中小微企业“壮大贷”放款24.21亿元,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放款2.08亿元、收回1.52亿元。

      企业活力最终在用电、用气量上得到充分体现。今年1-11月,成都工业用电量累计2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8%,全市工业用气量累计25.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2%。 (张战国)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