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70期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12月29日
立体智慧农业种出的脱贫新路
——旌阳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大力实施现代都市农业核心引领区战略,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文创农业,着力打造“三片一带”现代农业升级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旌阳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绘就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区1385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同比2017年增幅超过13%。
一、智慧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速
(一)立体高效农业,综合效益共生。一是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基于人均耕地面积实际,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引导推广稻鳖、稻虾、果虾,稻鸭、林下种养等立体高效农业模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单位面积种养殖综合效益最大化。二是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根据自然禀赋,在丘区和平坝“两翼”布局发展立体高效农业。目前,已实现适度规模发展,业态丰富,总面积达3000亩以上,并且已见成效,较一般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绿色循环农业,生产生态共赢。一是转变方式,种养结合。探索畜种、规模与地理位置相适应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在规模化猪场,推行“猪-沼-果(蔬菜、作物)”循环生产;在规模化鸡场,推行有机肥加工技术;在规模化牛场,推行蚯蚓养殖技术。2018年,全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二是探索推广,综合利用。采取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食用菌基料、秸秆加工产品等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2018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秸秆可控式连续分解技术、气化利用技术获15项国家发明专利。
(三)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共荣。一是科学定位,差异发展。把握近郊休闲观光农业科学定位,打造出“红光印象”、“高槐咖啡”、“荷韵龙居”、“花田锦地”、“原野牧场”等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规模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观光农业园和生态农庄,推出城乡“四季游”,实现游客需求“无缝隙”。二是活动造势,农旅富民。依托民俗文化赏花月、赏荷月、菜花节、果蔬采摘节、孝文化旅游周、上九会、农民丰收节等丰富多姿、体验性强的农文旅活动造势,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2018年1-11月,全区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9.49亿元,接待游客332.18万人次。
(四)多元智能农业,科技成果共享。一是插上科技翅膀,农民告别“三弯腰”。发挥全省农机化示范县作用,推进农机农技融合、完善农机化技术体系,农业机械化作业成种植农户节本增效一大路径。2018年,全区主要粮食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0%,其中,稻麦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5%。“旌阳造”联合收割机走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兴农机年出口创汇400万美元。二是信息资源共享,生产实现智能化。大力推广运用自动集蛋、母猪电子喂站等智能化设备;与省农机研究院合作,在全省率先安装使用北斗导航机械化插秧智能化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优化种养殖业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益。
二、市场主导,推动优势产业变脱贫致富全新产业
(一)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一是对接市场,选优产品。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主动适应对接市场需求,成立部门、农户组成的品种考察评选小组,现已筛选出粮油、蔬菜、水果、家禽养殖等10大类、80余个品种,进入市级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品种备选库,供贫困户自主选择。二是以基地为依托,提升竞争力。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扩大优势产业占比,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目前,建成粮油绿色高效示范区5个、面积8万亩,建成大宗油料生产基地12万亩、国家重要油菜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和桂潮2号、桂潮13号等适销对路的“米线水稻”品种10.2万亩。
(二)以改革为抓手,进行模式再造。一是建设园区,规模经营。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利用资本下乡,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对外开发合作试验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区,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目前,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46%。二是模式再造,增效增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公司+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股东+产业工人”和订单式农业等经营或合作模式,采取“组织+金融+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以品牌为核心,拓宽销售渠道。一是打造品牌,彰显特色。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激励机制,以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契机,征集全区农产品区域品牌,鼓励名品商标注册,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区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7个,绿色食品认证1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显著。二是用好平台,拓宽销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畅通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发布“直通车”,实行贫困户农产品“一户一码”,探索“互联网+农业”农产品销售新业态,带动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截至目前,已与建立226户贫困户建立“一户一码”档案,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73.58万元。
三、政府引领,打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新高地
(一)突出规划先行,打造“三片一带”。一是科学规划,调整结构。根据区域特点和乡村振兴,牢固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分别规划打造10万亩旌北、旌西、旌东现代农业示范片和一环路近郊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带。二是丰富业态,彰显特色。解决传统农业结构单一、价值不高、后劲不足等问题,规划形成优质畜禽、绿色蔬菜、有机水果、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各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规模化特色化布局,绘就“三片一带”现代农业新版图。
(二)完善配套功能,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近年来,全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沼气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脱贫路修建等项目,织密田网、渠网、电网、路网、讯网“五张网”,夯实智慧农业发展根基。目前,全区整治新建农田水利沟渠474.59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3.46万亩。二是利用设施,推进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效益富农,利用农业发展和好农产品检测设施设备,厚植农业发展新优势,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两个支撑”,促进持续增收。一是政策支撑,提供保障。制定《旌阳区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建立40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覆盖39个市级贫困村,为建档立卡户借款42.7万元,助村自主发展产业95万元,入股26家企业和专合社262.3万元,建立扶贫产业园24个,6621名贫困户参与受益。制定《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管理办法》等,授信建档立卡贫困户2503户,授信金额5969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总额超820.89万元。二是人才支撑,持续增收。健全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库,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技术培训210余次,培育“领头雁”,激励“高精尖”,持续培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55人、新型职业农民419人,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突击队”,为贫困户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