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6期

  • 2019年03月04日 09时49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19日

    南江县“五坚持五强化”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立足县情实际,以“五坚持五强化”为抓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一、坚持目标标准,强化分类攻坚

    (一)“三巩固”防止脱贫不稳定。坚持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双向发力,抓实已脱贫村成效巩固。一是巩固产业抓提升。坚持长短结合、高低配套、种养融合,探索支部引领、龙头带动、业主示范、集体资产“托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贫困户“小经营”融入全村脱贫“大产业”,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不返贫。二是巩固基础抓管护。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提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设施管护,积极探索水利设施“一主两定三化”机制,农村交通“五有四投入”机制,公益设施“一主体三管护”机制,确保建成设施永续利用。三是巩固新村抓治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级协商作用,切实增强村民参与议事、决策和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探索将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成员纳入公共公益性岗位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文艺宣传队、村民调解委员会参与村庄治理的作用,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村社会治理水平。

    (二)“三对标”防止脱贫不精准。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扶贫双轮驱动,严格执行“四个清单”管理,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一是对标户脱贫。做细做实“六个精准”,分类实施“五个一批”,全面落实医疗救助、低保兜底、教育扶贫政策,因户施策,发展致富产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标打表,精准脱贫。二是对标村退出。以路、水、电等为重点,无缝对接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精准实施保基本各类项目。组建督导巡查考核组和业务指导组,强化脱贫攻坚工作分片督查和业务指导,确保攻坚措施落实落地不走样。三是对标创“四好”。以“巴山新居、特色产业、乡村治理、农民夜校”为抓手,创建省、市级“四好村”52个、97个。

    (三)“三同步”防止脱贫不均衡。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双管齐下,同步推进、均衡发展。一是同步建强产业。按照已脱贫户400元/人、未脱贫户600元/人、当年脱贫户1000元/人的标准对贫困户实行增量奖补。在县级新增财力中先期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同步建立361个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全力支持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二是同步补齐短板。坚持按照不低于贫困村脱贫标准,同步配套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补齐脱贫奔康基础短板。三是同步帮扶奔康。按照“三个一”要求,选强配力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在严格贫困户帮扶责任的基础上,帮扶干部就近联系5户以上的非贫困户,解决其具体困难诉求,同步全面奔康。

    二、坚持产业支撑,强化长效脱贫

    (一)抓实产业发展。坚持“四大产业”(南江黄羊、茶叶、核桃、金银花)与“四小产业”(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经营)相结合,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1+5”产业扶贫系列配套文件,成立五个产业推进专班,以市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大户(专合组织)示范作用,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实现“短平快”项目与长期增收项目有机结合。

    (二)抓实就业扶贫。把就业扶贫放在保障民生工作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努力促进就业。一是强化培训“提”。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针对贫困劳动者不同培训需求,统筹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品牌培训。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利用农民夜校、扶贫车间、田间课堂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着力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二是加大就业“转”。坚持实施重点项目与扶贫解困相结合,优先安置贫困户就业,保障贫困户增收脱贫。定期召开扶贫专场招聘会,主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加强与西安、青岛等南江籍农民工集中地的劳务协作,加大劳务输出。三是开发公岗“兜”。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家庭、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家庭劳动力,从事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管理、乡村道理维护、地质灾害监测、护林绿化、乡村保洁等公益性活动,对贫困劳动力进行过渡性就业兜底安置,并按500元/人/月给予岗位补贴。

    (三)抓实机制创新。出台激励政策,每个村至少培育1-2户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新培育龙头企业21家、专合社13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716个。举办新型经营主体表彰奖励公开兑现大会,现场兑现奖补资金3200余万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基金结余资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资金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到农业龙头企业,采取股权投资、保底分红、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两保一返”的方式,切实解决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动力贫困户增收难题。

    三、坚持真帮实扶,强化责任落实

    (一)统筹力量有人帮。统筹用好“五个一+1”“三个一”帮扶力量,明确县处级、正科级、副科级、股级、一般干部,分别挂联5、4、3、2、1户贫困户,沉下去、贴着帮,因人因户施策,实现项目到村、政策到户、滴灌到人。39名县级领导、468名科级干部、1.5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与2.4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村村都有帮扶单位,贫困户户户都有结对帮扶人员。选派520名第一书记、156名农技员、42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7个农业专家服务团到村手把手、心贴心、面对面开展帮扶工作。

    (二)制度约束有责帮。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坚持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向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选派驻村工作队,实行脱产驻村、包村脱贫和民事代办。出台《南江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对驻村工作管理体制、驻村时间、工作纪律等八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实行“六个一律不准”“六个公开”,实现“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三)政策激励主动帮。出台《南江县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施办法(试行)》,实行驻村干部台账管理和年度单列考核,按20%确定优秀等次。县财政统筹增加安排驻村工作经费1202.7万元,设立300万元脱贫攻坚关爱和风险保障基金,确保驻村工作队员“派得下去、住得下来、干得起劲”。常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运行情况分析研判,空缺部分科级领导职位实行“悬帽攻坚”,对工作表现优异的驻村干部,优先推荐表扬表彰、记功嘉奖和提拔使用。累计20名第一书记被提拔使用,8名第一书记受到省委表彰,400余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受到省、市、县委表彰。

    四、坚持智志并举,强化新风培树

    (一)办好农民夜校。突出政策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教育、技能技术培训、家风家训培育等“五大培训”重点,从“五个方面”选派教师,实行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培训要求、教学管理、经费保障“五个统一”,努力办好农民夜校。目前,全县开办516所村级农民夜校、48所农民夜校中心校,已开展教育培训50000余场次,受益群众60余万人,为全县脱贫摘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二)开展“三比五树”。大力开展“三比五树”活动,比生产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树“崇德尚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心公益”之风,教育引导群众感恩奋进,自主脱贫,评选表彰“清洁卫生家庭”2.8万户、“诚信之星”3000余个和脱贫先进典型500余人。深入挖掘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张正仁、车英姿、钟同仁等12名先进事迹,在48个乡镇巡回作“自强创富先进事迹报告”,教育引导身边群众,培树一批新时代决战贫困、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实现“帮穷”与“扶志”并举、物质与精神共建。

    (三)推广道德银行。坚持以新风培树为切入点,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以“道德积分、文明加分、满意度得分”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通过“议”定行为标准、“评”树正反标杆、“晒”扬新风正气、“奖”惠模范典型等方式,在156个贫困村村村建立道德银行,全面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探索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五、坚持育才引才,强化队伍保障

    (一)村镇学院培育人才。成立巴中村政学院,每年安排国家职教专项补助、市级留存党费、县级财政预算220万元,依托职业技术学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培训培养乡村“永久牌”“村官”“能人”。设置长、中、短班,优化教材、师资、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四库建设,全员签订“基层服务协议”,择优就近挂职锻炼,“理论学习”、“观摩考察”、“实践锻炼”三环相扣。开展18期80班次,储备乡土人才6000多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600余名,31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兴办产业项目324个,带动970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涌现出市级创业典型15个、县级创业创富典范60个,县级农业示范经营主体86个,新一届村“书记”“主任”较换届前分别降低2.8岁、4.3岁,高中及以上文化增加19%。

    (二)优才计划引进人才。坚持“南江有天下人、天下有南江人”的开放包容理念,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认真落实“巴山优才”计划,建立县级领导干部“1+N”联系人才制度。依托香港扶贫促进会、浙江省缙云县建立的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关系,实施互派干部人才锻炼。实施以“产业留人、岗位留人、环境留人”三大工程,回引返乡创业能人500余名、培育乡土人才、家庭能人3000余名,领办产业项目1000余个。

    (三)关爱激励留任人才。从全县事业编制总量中调剂并单列50个财拨事业编制作为“引才单列编制”,提供人才编制保障。出台《激励乡土人才志愿参与脱贫攻坚五条意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脱贫攻坚四条办法》等系列政策,通过破格评审职称、放宽岗位聘用、支持创业扶贫等方式,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到一线参与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创新创业。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给予安家补助、发放特殊资助,开辟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入托等保障绿色通道等。建立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1+1”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引进人才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顺畅人才流动机制,对表现优秀、作用突出、符合调任条件的优秀专业人才,按调任程序有计划地提拔使用,拓展优秀人才发展空间,真正实现有为有位。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6期

  • 2019年03月04日 09时49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19日

    南江县“五坚持五强化”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立足县情实际,以“五坚持五强化”为抓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一、坚持目标标准,强化分类攻坚

    (一)“三巩固”防止脱贫不稳定。坚持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双向发力,抓实已脱贫村成效巩固。一是巩固产业抓提升。坚持长短结合、高低配套、种养融合,探索支部引领、龙头带动、业主示范、集体资产“托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贫困户“小经营”融入全村脱贫“大产业”,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不返贫。二是巩固基础抓管护。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提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设施管护,积极探索水利设施“一主两定三化”机制,农村交通“五有四投入”机制,公益设施“一主体三管护”机制,确保建成设施永续利用。三是巩固新村抓治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级协商作用,切实增强村民参与议事、决策和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探索将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成员纳入公共公益性岗位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文艺宣传队、村民调解委员会参与村庄治理的作用,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村社会治理水平。

    (二)“三对标”防止脱贫不精准。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扶贫双轮驱动,严格执行“四个清单”管理,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一是对标户脱贫。做细做实“六个精准”,分类实施“五个一批”,全面落实医疗救助、低保兜底、教育扶贫政策,因户施策,发展致富产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标打表,精准脱贫。二是对标村退出。以路、水、电等为重点,无缝对接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精准实施保基本各类项目。组建督导巡查考核组和业务指导组,强化脱贫攻坚工作分片督查和业务指导,确保攻坚措施落实落地不走样。三是对标创“四好”。以“巴山新居、特色产业、乡村治理、农民夜校”为抓手,创建省、市级“四好村”52个、97个。

    (三)“三同步”防止脱贫不均衡。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双管齐下,同步推进、均衡发展。一是同步建强产业。按照已脱贫户400元/人、未脱贫户600元/人、当年脱贫户1000元/人的标准对贫困户实行增量奖补。在县级新增财力中先期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同步建立361个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全力支持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二是同步补齐短板。坚持按照不低于贫困村脱贫标准,同步配套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补齐脱贫奔康基础短板。三是同步帮扶奔康。按照“三个一”要求,选强配力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在严格贫困户帮扶责任的基础上,帮扶干部就近联系5户以上的非贫困户,解决其具体困难诉求,同步全面奔康。

    二、坚持产业支撑,强化长效脱贫

    (一)抓实产业发展。坚持“四大产业”(南江黄羊、茶叶、核桃、金银花)与“四小产业”(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经营)相结合,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1+5”产业扶贫系列配套文件,成立五个产业推进专班,以市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大户(专合组织)示范作用,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实现“短平快”项目与长期增收项目有机结合。

    (二)抓实就业扶贫。把就业扶贫放在保障民生工作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努力促进就业。一是强化培训“提”。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针对贫困劳动者不同培训需求,统筹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品牌培训。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利用农民夜校、扶贫车间、田间课堂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着力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二是加大就业“转”。坚持实施重点项目与扶贫解困相结合,优先安置贫困户就业,保障贫困户增收脱贫。定期召开扶贫专场招聘会,主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加强与西安、青岛等南江籍农民工集中地的劳务协作,加大劳务输出。三是开发公岗“兜”。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家庭、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家庭劳动力,从事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管理、乡村道理维护、地质灾害监测、护林绿化、乡村保洁等公益性活动,对贫困劳动力进行过渡性就业兜底安置,并按500元/人/月给予岗位补贴。

    (三)抓实机制创新。出台激励政策,每个村至少培育1-2户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新培育龙头企业21家、专合社13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716个。举办新型经营主体表彰奖励公开兑现大会,现场兑现奖补资金3200余万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基金结余资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资金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到农业龙头企业,采取股权投资、保底分红、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两保一返”的方式,切实解决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动力贫困户增收难题。

    三、坚持真帮实扶,强化责任落实

    (一)统筹力量有人帮。统筹用好“五个一+1”“三个一”帮扶力量,明确县处级、正科级、副科级、股级、一般干部,分别挂联5、4、3、2、1户贫困户,沉下去、贴着帮,因人因户施策,实现项目到村、政策到户、滴灌到人。39名县级领导、468名科级干部、1.5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与2.4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村村都有帮扶单位,贫困户户户都有结对帮扶人员。选派520名第一书记、156名农技员、42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7个农业专家服务团到村手把手、心贴心、面对面开展帮扶工作。

    (二)制度约束有责帮。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坚持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向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选派驻村工作队,实行脱产驻村、包村脱贫和民事代办。出台《南江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对驻村工作管理体制、驻村时间、工作纪律等八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实行“六个一律不准”“六个公开”,实现“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三)政策激励主动帮。出台《南江县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施办法(试行)》,实行驻村干部台账管理和年度单列考核,按20%确定优秀等次。县财政统筹增加安排驻村工作经费1202.7万元,设立300万元脱贫攻坚关爱和风险保障基金,确保驻村工作队员“派得下去、住得下来、干得起劲”。常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运行情况分析研判,空缺部分科级领导职位实行“悬帽攻坚”,对工作表现优异的驻村干部,优先推荐表扬表彰、记功嘉奖和提拔使用。累计20名第一书记被提拔使用,8名第一书记受到省委表彰,400余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受到省、市、县委表彰。

    四、坚持智志并举,强化新风培树

    (一)办好农民夜校。突出政策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教育、技能技术培训、家风家训培育等“五大培训”重点,从“五个方面”选派教师,实行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培训要求、教学管理、经费保障“五个统一”,努力办好农民夜校。目前,全县开办516所村级农民夜校、48所农民夜校中心校,已开展教育培训50000余场次,受益群众60余万人,为全县脱贫摘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二)开展“三比五树”。大力开展“三比五树”活动,比生产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树“崇德尚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心公益”之风,教育引导群众感恩奋进,自主脱贫,评选表彰“清洁卫生家庭”2.8万户、“诚信之星”3000余个和脱贫先进典型500余人。深入挖掘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张正仁、车英姿、钟同仁等12名先进事迹,在48个乡镇巡回作“自强创富先进事迹报告”,教育引导身边群众,培树一批新时代决战贫困、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实现“帮穷”与“扶志”并举、物质与精神共建。

    (三)推广道德银行。坚持以新风培树为切入点,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以“道德积分、文明加分、满意度得分”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通过“议”定行为标准、“评”树正反标杆、“晒”扬新风正气、“奖”惠模范典型等方式,在156个贫困村村村建立道德银行,全面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探索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五、坚持育才引才,强化队伍保障

    (一)村镇学院培育人才。成立巴中村政学院,每年安排国家职教专项补助、市级留存党费、县级财政预算220万元,依托职业技术学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培训培养乡村“永久牌”“村官”“能人”。设置长、中、短班,优化教材、师资、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四库建设,全员签订“基层服务协议”,择优就近挂职锻炼,“理论学习”、“观摩考察”、“实践锻炼”三环相扣。开展18期80班次,储备乡土人才6000多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600余名,31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兴办产业项目324个,带动970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涌现出市级创业典型15个、县级创业创富典范60个,县级农业示范经营主体86个,新一届村“书记”“主任”较换届前分别降低2.8岁、4.3岁,高中及以上文化增加19%。

    (二)优才计划引进人才。坚持“南江有天下人、天下有南江人”的开放包容理念,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认真落实“巴山优才”计划,建立县级领导干部“1+N”联系人才制度。依托香港扶贫促进会、浙江省缙云县建立的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关系,实施互派干部人才锻炼。实施以“产业留人、岗位留人、环境留人”三大工程,回引返乡创业能人500余名、培育乡土人才、家庭能人3000余名,领办产业项目1000余个。

    (三)关爱激励留任人才。从全县事业编制总量中调剂并单列50个财拨事业编制作为“引才单列编制”,提供人才编制保障。出台《激励乡土人才志愿参与脱贫攻坚五条意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脱贫攻坚四条办法》等系列政策,通过破格评审职称、放宽岗位聘用、支持创业扶贫等方式,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到一线参与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创新创业。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给予安家补助、发放特殊资助,开辟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入托等保障绿色通道等。建立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1+1”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引进人才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顺畅人才流动机制,对表现优秀、作用突出、符合调任条件的优秀专业人才,按调任程序有计划地提拔使用,拓展优秀人才发展空间,真正实现有为有位。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