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60期

  • 2020年03月13日 15时49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6月4日

    平昌县聚力推进“四好农村路”

    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以来,平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奔康重要抓手,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力量等资源要素,聚力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成功创建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8年2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四好农村路美好生活路”为题专题报道平昌县先进经验;2018年9月,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围绕“三个加法”,高起点做优农村路网规划

    以“修一条道路、串一线风景、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为理念,实施“交通+”工程。

    (一)“交通+扶贫”。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各乡镇根据脱贫攻坚实际,按照效益最大、便民最多、带动最广原则,逐村开展扶贫公路建设规划调研分析,分年度汇总上报脱贫攻坚道路建设计划,并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交通部门按照审定内容分年度编制交通扶贫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村道加宽、贫困村社道硬化、国省县乡道改造升级,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2016年以来,实施村道加宽改造1800公里,新建边远、边界、边角“三边村”及贫困村社道路公路3800公里。

    (二)“交通+园区”。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道路就延伸到哪里”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根据全县两个“3+1”主导产业体系布局(在壮大茶叶、花椒、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的“3+1”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模式;以白酒酿造、清洁能源、机械制造为支撑,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3+1”工业支柱产业),延伸主干路网联结联通产业园区。2014年以来,先后建成特色产业园区道路420公里,带动发展茶叶、花椒等特色产业60余万亩,实现村村建有脱贫奔康产业园,惠及贫困人口12万余人。

    (三)“交通+旅游”。坚持“一条路就是一个乡村旅游的精品线”,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1421”森林走廊工程,即:在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各100米、省道两侧各40米、县道两侧各20米、乡村公路两侧各10米范围内营造绿色产业带,建成“森林走廊”4900公里、“樱花大道”“桂花大道”等特色景观带210公里,带动创建7个国家AAAA景区、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7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沿线35个乡镇、66个贫困村、500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

    二、汇聚“三大力量”,深层次破解资金投入瓶颈

    建立稳定多元的投入保障机制,着力破解贫困地区交通建设“钱从何来”难题。

    (一)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整合涉农资金、通盘统筹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优先支持交通建设,国省干道、县乡道路及场站建设除上级补助资金外,由财政统筹整合出资解决。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到位国家和省交通建设专项资金30亿元,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13亿元。

    (二)鼓励民间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用好用活市场手段,探索推广PPP融资模式,激活并引导民间资本注入交通建设项目。2016年以来,先后包装总投资63.8亿元的国省干道及产业路、园区路和景区路PPP项目20个,平昌县G542广元—万州公路坦溪镇至金宝大道等3个PPP项目被评定为省PPP示范项目;2018年4月,平昌县因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受国务院督查激励。

    (三)以群众个人捐赠为补充。充分用好“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乡情感召、友情回引、路桥冠名等方式,引导国内平昌籍名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当地知名企业主、本土致富先锋等先富实力群体自愿捐资捐物,同时激励本地农村群众大力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巴中精神,积极义务出工出力,形成了“富者出钱、贫者出工,强者出力、弱者鼓劲”的良好乡风社风基础氛围。“十二五”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接受社会捐助及群众自筹资金达26亿元,大大加快了农村公路的建设进程。

    三、构建“三大体系”,精细化做实道路日常管护

    树立“建设是发展、管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有路必养、管必到位,责任明确、无缝覆盖、精心养护,切实保障道路通达能力。

    (一)“党政共推”的领导责任体系。县乡均成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农村公路管护工作领导小组,以“交通书记”“交通县(乡、镇)长”牵头推动,组织辖区道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按照“巡查-反馈-处置-督查”四步流程开展工作,每月巡路不少于2次。以“发点球”方式向相关单位、分管部门反馈问题,确保责任落实到点到人,问题及时整改。2018年以来,各级农村公路管护组长以“发点球”方式,督促整改公路养护问题218个。

    (二)“上下联动”的执法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政监管体系,整合运管、路政、交警、农机监理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3大片区交通综合执法队,43个乡镇均成立交管办,550个村(居)落实村(居)主任为主体、10名红袖标为基础、2名综治人员为补充的村社道路监管体系,联动联勤常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监管。

    (三)“四级分担”的无缝养护体系。建立县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中心、片区养护站、乡镇养护班、村养护队四级养护和应急保障体系,同时县财政将县、乡、村三级道路养护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按8%逐年递增,保障道路养护正常运行。对国省县道等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由县养路段、PPP项目运营养护机构等养护公司实施专业化养护;乡村公路采取分段承包、家庭承包和协会养护等方式实施专(兼)职养护,开发农村道路管护等公益岗位4020个,实现乡村公路养护全覆盖。

    四、聚焦“三大融合”,全方位发挥综合运营效益

    坚持“建一条公路,开一线通道,惠一方百姓”思路,突出发挥农村公路基础支撑、惠民富民作用,强化融合运营,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一)与便民利民相融合。采取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定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和承诺“四定四一统”方式,引导全县600余台农村客运车实现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实现农村客运公司化率达100%。根据农村人员聚居情况、客运流量,优化农村客运站点布局,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146个,开通“响应式”“预约式”农村客运班车,实现村级客运覆盖率100%,全面改善农村80余万群众出行条件,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与惠民富民相融合。投资1.2亿元建成5.3万平方米东城物流园区,引进巴山背二哥、菜鸟物流等物流企业28家,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17家,全县146个贫困村,村村建有“村淘”站点,形成以农村公路路网为基础,东城物流园区为核心,43个乡镇快递配送站点为基点,98家农村淘宝农村电商网点为延伸的“三级物流体系”,综合降低农村物流成本40%,有效促进农村农特产品线上交易。2015年以来,开办各类电商2万余家,城乡电商年平均销售额达40亿元,带动就业创业人员近3万人。

    (三)与育民强民相融合。将建设“四好农村路”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育题材,就地收入当地村史馆,以路为主线、发展为主题、村史影像为依据,教育本村群众知过去、感党恩、勇奋进。通过公路沿线悬挂标语、绘制主题文化墙、陈列施工老物件等多种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农村乡风文明。先后建成白衣蒿坪、板庙大石等村史馆100余个,开展感恩、自强、奋进“三大教育”5300余次,参与群众80余万人次。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60期

  • 2020年03月13日 15时49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6月4日

    平昌县聚力推进“四好农村路”

    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以来,平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奔康重要抓手,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力量等资源要素,聚力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成功创建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8年2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四好农村路美好生活路”为题专题报道平昌县先进经验;2018年9月,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围绕“三个加法”,高起点做优农村路网规划

    以“修一条道路、串一线风景、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为理念,实施“交通+”工程。

    (一)“交通+扶贫”。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各乡镇根据脱贫攻坚实际,按照效益最大、便民最多、带动最广原则,逐村开展扶贫公路建设规划调研分析,分年度汇总上报脱贫攻坚道路建设计划,并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交通部门按照审定内容分年度编制交通扶贫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村道加宽、贫困村社道硬化、国省县乡道改造升级,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2016年以来,实施村道加宽改造1800公里,新建边远、边界、边角“三边村”及贫困村社道路公路3800公里。

    (二)“交通+园区”。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道路就延伸到哪里”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根据全县两个“3+1”主导产业体系布局(在壮大茶叶、花椒、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的“3+1”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模式;以白酒酿造、清洁能源、机械制造为支撑,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3+1”工业支柱产业),延伸主干路网联结联通产业园区。2014年以来,先后建成特色产业园区道路420公里,带动发展茶叶、花椒等特色产业60余万亩,实现村村建有脱贫奔康产业园,惠及贫困人口12万余人。

    (三)“交通+旅游”。坚持“一条路就是一个乡村旅游的精品线”,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1421”森林走廊工程,即:在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各100米、省道两侧各40米、县道两侧各20米、乡村公路两侧各10米范围内营造绿色产业带,建成“森林走廊”4900公里、“樱花大道”“桂花大道”等特色景观带210公里,带动创建7个国家AAAA景区、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7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沿线35个乡镇、66个贫困村、500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

    二、汇聚“三大力量”,深层次破解资金投入瓶颈

    建立稳定多元的投入保障机制,着力破解贫困地区交通建设“钱从何来”难题。

    (一)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整合涉农资金、通盘统筹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优先支持交通建设,国省干道、县乡道路及场站建设除上级补助资金外,由财政统筹整合出资解决。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到位国家和省交通建设专项资金30亿元,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13亿元。

    (二)鼓励民间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用好用活市场手段,探索推广PPP融资模式,激活并引导民间资本注入交通建设项目。2016年以来,先后包装总投资63.8亿元的国省干道及产业路、园区路和景区路PPP项目20个,平昌县G542广元—万州公路坦溪镇至金宝大道等3个PPP项目被评定为省PPP示范项目;2018年4月,平昌县因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受国务院督查激励。

    (三)以群众个人捐赠为补充。充分用好“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乡情感召、友情回引、路桥冠名等方式,引导国内平昌籍名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当地知名企业主、本土致富先锋等先富实力群体自愿捐资捐物,同时激励本地农村群众大力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巴中精神,积极义务出工出力,形成了“富者出钱、贫者出工,强者出力、弱者鼓劲”的良好乡风社风基础氛围。“十二五”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接受社会捐助及群众自筹资金达26亿元,大大加快了农村公路的建设进程。

    三、构建“三大体系”,精细化做实道路日常管护

    树立“建设是发展、管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有路必养、管必到位,责任明确、无缝覆盖、精心养护,切实保障道路通达能力。

    (一)“党政共推”的领导责任体系。县乡均成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农村公路管护工作领导小组,以“交通书记”“交通县(乡、镇)长”牵头推动,组织辖区道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按照“巡查-反馈-处置-督查”四步流程开展工作,每月巡路不少于2次。以“发点球”方式向相关单位、分管部门反馈问题,确保责任落实到点到人,问题及时整改。2018年以来,各级农村公路管护组长以“发点球”方式,督促整改公路养护问题218个。

    (二)“上下联动”的执法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政监管体系,整合运管、路政、交警、农机监理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3大片区交通综合执法队,43个乡镇均成立交管办,550个村(居)落实村(居)主任为主体、10名红袖标为基础、2名综治人员为补充的村社道路监管体系,联动联勤常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监管。

    (三)“四级分担”的无缝养护体系。建立县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中心、片区养护站、乡镇养护班、村养护队四级养护和应急保障体系,同时县财政将县、乡、村三级道路养护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按8%逐年递增,保障道路养护正常运行。对国省县道等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由县养路段、PPP项目运营养护机构等养护公司实施专业化养护;乡村公路采取分段承包、家庭承包和协会养护等方式实施专(兼)职养护,开发农村道路管护等公益岗位4020个,实现乡村公路养护全覆盖。

    四、聚焦“三大融合”,全方位发挥综合运营效益

    坚持“建一条公路,开一线通道,惠一方百姓”思路,突出发挥农村公路基础支撑、惠民富民作用,强化融合运营,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一)与便民利民相融合。采取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定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和承诺“四定四一统”方式,引导全县600余台农村客运车实现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实现农村客运公司化率达100%。根据农村人员聚居情况、客运流量,优化农村客运站点布局,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146个,开通“响应式”“预约式”农村客运班车,实现村级客运覆盖率100%,全面改善农村80余万群众出行条件,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与惠民富民相融合。投资1.2亿元建成5.3万平方米东城物流园区,引进巴山背二哥、菜鸟物流等物流企业28家,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17家,全县146个贫困村,村村建有“村淘”站点,形成以农村公路路网为基础,东城物流园区为核心,43个乡镇快递配送站点为基点,98家农村淘宝农村电商网点为延伸的“三级物流体系”,综合降低农村物流成本40%,有效促进农村农特产品线上交易。2015年以来,开办各类电商2万余家,城乡电商年平均销售额达40亿元,带动就业创业人员近3万人。

    (三)与育民强民相融合。将建设“四好农村路”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育题材,就地收入当地村史馆,以路为主线、发展为主题、村史影像为依据,教育本村群众知过去、感党恩、勇奋进。通过公路沿线悬挂标语、绘制主题文化墙、陈列施工老物件等多种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农村乡风文明。先后建成白衣蒿坪、板庙大石等村史馆100余个,开展感恩、自强、奋进“三大教育”5300余次,参与群众80余万人次。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