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突破 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锦城公园·桂溪生态公园。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锦城湖夜景。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增长极和发展新动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优化全国区域发展布局的关键支撑。作为其中两大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大力推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之一。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突破,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开辟一条独特路径。
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方案”——
城市发展模式的全方位变革
●强化公园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的人本回归,重塑新时代城市价值实现路径;重构城市发展的内源动力,实现城市发展动力的生态转型;推动公园与城市建设空间互抱相融,构筑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形态;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线,引领创造变革城市生活方式;多元多领域协同共治,推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推动城市规划理念、动力机制、空间形态、营城模式、治理体系全方位变革,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经济引领力、综合承载力和现代治理能力上作出了探索和示范。
规划理念变革。强化公园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的人本回归,重塑新时代城市价值实现路径。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公园城市为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提供了新路径。成都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强化公园城市顶层设计,成立了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和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率先在理论层面对公园城市内涵、生态价值、生活品质、消费场景、品牌价值、指标体系和基本形态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确立了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发展理念。并明确了将成都建设成为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城市形态的顶层设计。同时,成都设立了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公园标准,构建凸显“公共、共享”时代特征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空间,重塑城市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路径。
动力机制变革。重构城市发展的内源动力,实现城市发展动力的生态转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建设“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指示精神,成都在构建公园城市的过程中,聚焦生态资源运营模式的创新,依托公园城市的怡人本底和绿色开放的公园环境,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深入实施“公园+”“绿道+”策略,在生态本底上嵌入公共服务设施和高效生产空间,打造城市文化地标,营造新经济、新消费、新服务、新业态的生产场景、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和人文场景,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端要素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空间形态变革。推动公园与城市建设空间互抱相融,构筑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形态。成都以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园融合发展为理念,建设了由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城市绿道等共同构成的全域公园体系。从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到去年5月,两年多来,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93%,在城市内部营造出一幅“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态画卷。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凸显绿水青山的生态诉求和文化形态,成都在乡村区域构建了“农业景区、农业园区+林盘+特色镇”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城乡融合、人与自然融合的“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
营城模式变革。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线,引领创造变革城市生活方式。立足于从“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的转变,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系统营造“山水生态公园场景、天府绿道公园场景、乡村田园公园场景、城市街区公园场景、天府人文公园场景、产业社区公园场景”等六大公园场景和“地标商圈潮购、特色街区雅集、熊猫野趣度假、公园生态游憩、体育健康脉动、文艺风尚品鉴、社区邻里生活和未来时光沉浸”等八大消费场景。同时,以“城市有机更新”的营城模式为主线,推动“生态+公交+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发展“ETC”模式和轨道交通城站一体化开发的“TOD”模式,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再造”“形态重塑”和“产业重构”,形成了单一空间载体上生产、生活、生态、创新、消费等功能的融合统一,增强了普通百姓的空间归属感,进而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使市民能静下心来、慢下脚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治理体系变革。多元多领域协同共治,推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以生态环境治理、交通治理、社会治理的协同共治为核心,不断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上,成都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以绿营城,以“绿道、绿水”点缀城市画卷,大力推动“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行动,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交通治理上,成都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将步道和自行车道纳入城市绿道建设。社会治理上,成都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老旧院落和棚户区改造,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共建共享新型社区发展共同体,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宜居生活品质同步提升,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已连续第13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独特价值——
示范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协同联动,强化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集聚辐射功能,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推广示范,复制公园城市“示范区”形成“示范群”,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创新转化,完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与机制,构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重塑提升,以公园城市新发展重塑区域经济新优势,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的能级位势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吸纳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经验,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突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筑生态文明下现代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可探索、可实践。
协同联动,强化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集聚辐射功能,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一是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依托,打造新赛道新增长点集聚高地。充分发挥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形成的生态、场景、制度、文化与治理优势,在推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集群外,围绕互联网医疗、数字文创、智慧物流、互联网教育等新赛道,大力开展产业创新,培育“公园+”“绿道+”“文化+”“AI+”等跨界融合新业态,推动新经济产业集聚与产业能级整体提升。二是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核心,构建成渝协同产业生态圈。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为重点,探索城市毗邻交界地带产业一体化发展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的融合发展。培育若干以成都为中心、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样板,有能力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协同配置资源要素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实现圈内产业资源互补、链式关联与梯次发展。
推广示范,复制公园城市“示范区”形成“示范群”,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经验向外进行辐射示范。通过“以点带线,连缀成面”将基础较好的“成德眉资”都市圈打造成为“公园城市示范群”,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的整体优化。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和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为主体,联合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探索设立“公园城市”建设规划标准,从易到难,首先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经验和建设规划标准推广至本省其他地区,再进一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节点城市打造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借鉴。
创新转化,完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与机制,构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一是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依托成都科学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联动重庆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载体,按照“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绿色产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引领。二是精准供给,加快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价值产业化转化的机制保障。充分借鉴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中通过场景营造推动生态价值转换的发展路径,在推动各城市以绿营城,打造多维生态空间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业态新消费的同时,以成都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建立城市生态资产统计评估交易系统,探索推进生态要素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生态产品供给与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生态资产账户异地增减平衡等激活生态资源经济价值的路径方案,为城市发展生态动力的形成提供机制保障。
重塑提升,以公园城市新发展重塑区域经济新优势,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的能级位势。一是充分发挥公园城市场景营造优势,将生态资源和价值作为集聚发展要素的核心手段,打造资源要素集聚高地。充分发挥场景作为新技术实验室、新生态聚合器、新经济超级孵化器的作用,推动各城市以公园城市场景建设为突破,优化生态空间,提升生态质量,塑造多功能叠加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优势,并将其作为吸纳国内外高端人才的核心手段。与此同时,全力推动成渝合作,推动成都头部高校、研发机构、科创企业优势与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打造一批国内外叫得响的高水准前沿交叉科技应用的场景案例,提升其对产业、技术、资本、信息、数据的聚集能力,打造资源要素集聚高地。二是以公园城市平台联动发展为重点,打造高能级内陆开放门户,构筑西部地区沟通联动“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立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提升,加快构建成都自贸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中国—欧洲中心”等公园城市示范区发展平台与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平台联动发展的高能级平台支撑体系。同时,立足广域共融,加快构建以成都为枢纽的泛欧泛亚国际大通道和覆盖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国际门户城市,构筑西部地区沟通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推动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国内外高端资源在成都集聚运用和转移转化。(廖茂林 潘家华 边继云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