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运行5周年
立足新时代 面向新征程

  • 2022年04月01日 07时3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全景。 (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一角。 牟科 摄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在泸州揭牌运行,一场改革开放新征途的探索在川南热土开启新篇章。

    崭新的川南临港片区,被人们寄予厚望: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建设内陆新高地的重要支点,成为泸州乃至四川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白纸上绘新图,5年过去,这里已成为制度创新“苗圃地”、扩大开放的“破冰船”、推进产业聚集的“加速器”,一大批制度创新试点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跑出改革开放“加速度”。

    为国家试制度 制度创新取得新成效

    时钟拨回到5年前,川南临港片区挂牌当天。

    “快!”回乡创办公司的李女士从递交材料到注册完成仅15分钟,并领到印有川南临港片区地址的第一张十证合一营业执照。

    看似平常的一天,却孕育着“润物细无声”的变革——从那天起,川南临港片区在5年内推出397个制度创新成果的“新名词”: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等6项创新经验被全国推广(表扬)、23项创新经验从泸州走向全省。

    改革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立身之本,而企业和群众则是改革创新成果直观的“体验者”。挂牌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努力让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化——

    企业落地前,川南临港片区推出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准入即准营”清单制、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使得企业开办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并且运用告知承诺,实现企业证照同步一次性办结。

    企业落地后,川南临港片区推出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增值税增量留抵即报即退”等改革,推动企业出口退税用时从平均用时一个月以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全市累计有47家生产型出口企业享受到了出口退税1.81亿元,有205家企业享受到留抵退税10.03亿元。

    “现在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全程在电子税务局上操作,申报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关信息,我只需点击确认,系统就可自动计算、填报,税款几天就到账,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泸州润华物流有限公司财会人员感慨地说。

    挂牌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持续深化金融创新改革,如实行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立电子化办理、抵质押登记集成服务平台等系列改革举措,实现企业银行基本账户开设1小时办结,累计为企业办理抵质押业务600余笔,解决金额超过126亿元;深化监管法治化改革,推出管辖权异议诚信诉讼机制、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诉讼保全财产先予执行模式等系列举措,有效提升民事商事案件的审判效率,一审裁定驳回率同比下降57%,上诉率同比下降82%,执行财物处置平均用时至少减少30天以上。

    为四川建窗口 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泸州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封关运行一年后,进出口货值突破40亿元。泸州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亚红指着一个大型的保税粮食筒仓说:“以前没有保税仓,只能在江苏、上海等地通关、报关,货物装上船就要交关税。现在申请保税仓库,货物可先存仓,要用时再交关税,所有税收、付款在泸州就地完成,太方便了!”

    在涂亚红看来,买卖的方便,离不开“区港联动”。5年来,“区港联动”交出一份“多方共赢”的成绩单——

    看综保区进出口数据。“综保区+口岸平台”联动发展常态化推进,汽车零配件、塑料粒子、稀土“三大货源”业务量稳步提升,出口丰田汽车零配件、峨眉山竹叶青等项目成功落地,2021年区内进出口额达40亿元,同比增长16.3%,绩效评估在全省6个综保区中排名第3位。

    看泸州港货物吞吐量。中欧班列(泸州号)顺利开行,形成“一带一路”连接长江经济带新节点。开通“广州—泸州”外贸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泸州—昆明、攀枝花、成都”等内贸铁水联运班列,设昆明、成都、攀枝花、德阳、乐山、赤水、荣昌等7个内陆无水港。2021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47.9万吨,同比增长32.2%,集装箱17.2万标箱,同比增长11%,其中,外贸箱量5.6万标箱,同比增长10.9%。

    不仅有综保区这张“国字号”名片。5年来,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六大国家级平台成功汇集,开放平台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成倍增长。

    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逐年培育,进口粮食品类从单一的高粱发展到高粱、大豆、豌豆、扁豆等多品类聚集,进口地发展到多个国家,业务量从2017年的6.48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77.1万吨,年均增长85.7%,业务量大幅度攀升,5年来进口粮食累计超过150万吨,稳居长江上游港口第1位。

    跨境电商综试区落地保税备货进口(1210模式)、一般出口(9610模式)、B2B直接出口(9710模式)、B2B出口海外仓(9810模式)等跨境电商专属业务,推动泸州成为省内第二个实现四大业务模式全落地的城市,累计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5亿元,被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商务厅评为“2021年跨境电商示范基地(园区)”。

    构筑开放平台,吸引世界目光。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不断增强吸引力,中信建设等重点企业入驻泸州综保区,开展粮食、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加工制造业务;深圳宇飞等企业以保税供应链服务融入泸州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马士基等全球前20名海船公司均在泸州港设立集装箱还箱点;厦门建发等粮贸企业扎根泸州,与中海粮油、中信建设等粮食加工企业共同构建起完整的粮食产业链。

    为地方谋发展 区域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

    挂牌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始终聚焦动能培育,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紧紧围绕电子信息、高端纺织、新材料、粮油食品、国际贸易五大产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春江水暖,企业先知。作为泸州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茂凯表示:“川南临港片区给我们提供了系列政策红利,刚来时还给外地员工配了‘本土翻译员’,以加强沟通。”经过两年多建设,恒力(泸州)产业园纺织一期项目已竣工投产,二期项目的土建工作基本完成,2022年一季度,纺织项目完成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

    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年华透露,川南临港片区经常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对接服务、疫情期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主动帮企业省心、省时、省钱。目前公司连续5年实现产能满负荷运行,营业收入年均在15亿元人民币以上。下一步,公司计划创建西南地区销售公司,力求全力拓宽下游产业链的产品销售,做到产销结合,助力泸州经济发展。

    2021年,川南临港片区五大产业快速发展。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泸州)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当前累计生产高档纺织织物2.5亿多米,实现产值13亿元。以京川、华景光电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9%;以中海沥青、合盛硅业为龙头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中海粮油、青岛啤酒为龙头的粮油食品产业跨越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28%;以厦门建发等为龙头的国际商贸产业快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未来5年,川南临港片区将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试制度、畅贸易、快物流、兴产业,加快建成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示范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型经济重要增长极,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蔚枫 匡科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运行5周年
    立足新时代 面向新征程

  • 2022年04月01日 07时3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全景。 (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一角。 牟科 摄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在泸州揭牌运行,一场改革开放新征途的探索在川南热土开启新篇章。

    崭新的川南临港片区,被人们寄予厚望: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建设内陆新高地的重要支点,成为泸州乃至四川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白纸上绘新图,5年过去,这里已成为制度创新“苗圃地”、扩大开放的“破冰船”、推进产业聚集的“加速器”,一大批制度创新试点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跑出改革开放“加速度”。

    为国家试制度 制度创新取得新成效

    时钟拨回到5年前,川南临港片区挂牌当天。

    “快!”回乡创办公司的李女士从递交材料到注册完成仅15分钟,并领到印有川南临港片区地址的第一张十证合一营业执照。

    看似平常的一天,却孕育着“润物细无声”的变革——从那天起,川南临港片区在5年内推出397个制度创新成果的“新名词”: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等6项创新经验被全国推广(表扬)、23项创新经验从泸州走向全省。

    改革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立身之本,而企业和群众则是改革创新成果直观的“体验者”。挂牌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努力让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化——

    企业落地前,川南临港片区推出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准入即准营”清单制、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使得企业开办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并且运用告知承诺,实现企业证照同步一次性办结。

    企业落地后,川南临港片区推出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增值税增量留抵即报即退”等改革,推动企业出口退税用时从平均用时一个月以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全市累计有47家生产型出口企业享受到了出口退税1.81亿元,有205家企业享受到留抵退税10.03亿元。

    “现在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全程在电子税务局上操作,申报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关信息,我只需点击确认,系统就可自动计算、填报,税款几天就到账,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泸州润华物流有限公司财会人员感慨地说。

    挂牌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持续深化金融创新改革,如实行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立电子化办理、抵质押登记集成服务平台等系列改革举措,实现企业银行基本账户开设1小时办结,累计为企业办理抵质押业务600余笔,解决金额超过126亿元;深化监管法治化改革,推出管辖权异议诚信诉讼机制、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诉讼保全财产先予执行模式等系列举措,有效提升民事商事案件的审判效率,一审裁定驳回率同比下降57%,上诉率同比下降82%,执行财物处置平均用时至少减少30天以上。

    为四川建窗口 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泸州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封关运行一年后,进出口货值突破40亿元。泸州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亚红指着一个大型的保税粮食筒仓说:“以前没有保税仓,只能在江苏、上海等地通关、报关,货物装上船就要交关税。现在申请保税仓库,货物可先存仓,要用时再交关税,所有税收、付款在泸州就地完成,太方便了!”

    在涂亚红看来,买卖的方便,离不开“区港联动”。5年来,“区港联动”交出一份“多方共赢”的成绩单——

    看综保区进出口数据。“综保区+口岸平台”联动发展常态化推进,汽车零配件、塑料粒子、稀土“三大货源”业务量稳步提升,出口丰田汽车零配件、峨眉山竹叶青等项目成功落地,2021年区内进出口额达40亿元,同比增长16.3%,绩效评估在全省6个综保区中排名第3位。

    看泸州港货物吞吐量。中欧班列(泸州号)顺利开行,形成“一带一路”连接长江经济带新节点。开通“广州—泸州”外贸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泸州—昆明、攀枝花、成都”等内贸铁水联运班列,设昆明、成都、攀枝花、德阳、乐山、赤水、荣昌等7个内陆无水港。2021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47.9万吨,同比增长32.2%,集装箱17.2万标箱,同比增长11%,其中,外贸箱量5.6万标箱,同比增长10.9%。

    不仅有综保区这张“国字号”名片。5年来,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六大国家级平台成功汇集,开放平台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成倍增长。

    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逐年培育,进口粮食品类从单一的高粱发展到高粱、大豆、豌豆、扁豆等多品类聚集,进口地发展到多个国家,业务量从2017年的6.48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77.1万吨,年均增长85.7%,业务量大幅度攀升,5年来进口粮食累计超过150万吨,稳居长江上游港口第1位。

    跨境电商综试区落地保税备货进口(1210模式)、一般出口(9610模式)、B2B直接出口(9710模式)、B2B出口海外仓(9810模式)等跨境电商专属业务,推动泸州成为省内第二个实现四大业务模式全落地的城市,累计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5亿元,被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商务厅评为“2021年跨境电商示范基地(园区)”。

    构筑开放平台,吸引世界目光。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不断增强吸引力,中信建设等重点企业入驻泸州综保区,开展粮食、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加工制造业务;深圳宇飞等企业以保税供应链服务融入泸州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马士基等全球前20名海船公司均在泸州港设立集装箱还箱点;厦门建发等粮贸企业扎根泸州,与中海粮油、中信建设等粮食加工企业共同构建起完整的粮食产业链。

    为地方谋发展 区域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

    挂牌5年来,川南临港片区始终聚焦动能培育,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紧紧围绕电子信息、高端纺织、新材料、粮油食品、国际贸易五大产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春江水暖,企业先知。作为泸州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茂凯表示:“川南临港片区给我们提供了系列政策红利,刚来时还给外地员工配了‘本土翻译员’,以加强沟通。”经过两年多建设,恒力(泸州)产业园纺织一期项目已竣工投产,二期项目的土建工作基本完成,2022年一季度,纺织项目完成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

    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年华透露,川南临港片区经常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对接服务、疫情期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主动帮企业省心、省时、省钱。目前公司连续5年实现产能满负荷运行,营业收入年均在15亿元人民币以上。下一步,公司计划创建西南地区销售公司,力求全力拓宽下游产业链的产品销售,做到产销结合,助力泸州经济发展。

    2021年,川南临港片区五大产业快速发展。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泸州)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当前累计生产高档纺织织物2.5亿多米,实现产值13亿元。以京川、华景光电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9%;以中海沥青、合盛硅业为龙头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中海粮油、青岛啤酒为龙头的粮油食品产业跨越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28%;以厦门建发等为龙头的国际商贸产业快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未来5年,川南临港片区将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试制度、畅贸易、快物流、兴产业,加快建成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示范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型经济重要增长极,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蔚枫 匡科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