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德阳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2011年06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十一五”期间,德阳市各级政府按照中央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的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克服了地震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农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连年持续稳步的增长态势。据全市10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585.07元增长到2010年的6485.80元,总共增加2900.73元,增长80.91%,年均递增12.59%,五年间增速分别为:8.95%、16.24%、14.19%、8.50%、15.30%。
       
      (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520.46元增长到2010年的2787.08元,增加1266.63元,增长83.31%,五年间年均递增12.88%。2005年,工资性收入占整个纯收入的比重为42.41%,到2010年,此项比重为42.97%,基本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整个纯收入的增长有43.67%是由工资性收入贡献的,工资性收入是德阳农民纯收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德阳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民纯收入最大的组成部分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由1827.34元增长到2010年的3046.07元,增加1218.73元,增长66.69%,五年间年均递增10.76%。2005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整个纯收入的比重为50.97%,到2010年,此项比重下降为46.97%,下降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家庭经营纯收入对整个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2.01%.虽然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德阳农民纯收入最大的一个组织部分。

      (三)二、三产业经营纯收入增长快于一产业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纯收入年均递增21%,第三产业经营纯收入年均递增12.83%,分别比第一产业经营纯收入9.89%的年均增速快11.11、2.94个百分点,显示德阳农民人均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纯收入增长快于人均第一产业经营的纯收入增长。

      (四)财产和转移性纯收入总量小贡献大

      2005年到2010年,利益于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广以及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实惠,德阳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两项纯收入从237.27元增加到652.64元,增加了415.37元,增长175.07%,年均递增22.43%。此两项纯收入占整个纯收入的比重也由6.62%上涨到10.06%,但相比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两项所占比重而言,仍然是偏小的。然而五年间财产性和转移性两项纯收入对整个德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却达到了14.32%,超出其自身所占比重4.26个百分点。所以可以说,“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的财产和转移性纯收入是总量小贡献大。

      (五)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增长齐头并进

      “十一五”期间,德阳六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基本相当,其中增长相对最快的是中江县,年均递增速为13.2%,高于全市增速0.61个百分点,增长相对较慢是广汉市和罗江县,其年均增速也分别达到11.25%和11.44%。

      二、生活消费结构优化、消费亮点突出

      “十一五”期间,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德阳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也在同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消费亮点突出。数据显示,2005年德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943.62元,到2010年增长为5241.06元,五年时间增加了2297.44元,增长78.05%,年均递增12.23%,与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德阳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是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49.23%下降为44.4%,减少4.83个百分点,也即是恩格尔系数下降4.83;居住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12.39%增长为16.79%,增加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服务器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4.56%增长为7.06%,增加2.5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重由9.50%下降为7.05%,减少2.45个百分点。

      2010年与2005年德阳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对比表
      
    指 标 名 称 2005年

      (%)
    2010年

      (%)
    增减百分点
    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 49.23 44.40 -4.83
    衣着消费支出比重 7.72 8.35 0.63
    居住消费支出比重 12.39 16.79 4.40
    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比重 4.56 7.06 2.50
    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比重 8.98 8.77 -0.21
    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9.50 7.05 -2.45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 6.14 6.22 0.08
    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比重 1.48 1.36 -0.12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德阳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恩格尔系数)有所减少,而居住消费支出和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说明德阳农民消费的结构更趋优化,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一)饮食营养结构更加均衡

      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326.90元,比2005年增加877.64元,增长60.56%,年均递增9.93%,占整个生活消费支出比重44.4%,比2005年下降4.8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消费品支出2045.97元,比2005年加732.93元,增长55.82%,年均递增9.28%;食品消费服务性支出280.93元,比2005年增加144.71元,增长106.23%,年均递增15.58%。

      从饮食消费途径上看,农民在外饮食消费占整个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加大,2010达到了10.96%,比2005年上涨了2.8个百分点。而从食物消费结构上看,农村家庭饮食的重点不再是解决温饱,而是转向追求食物的丰富和营养的均衡全面。五年间,德阳农民人均对谷物的食品消费支出仅增长了22.29%,而对蔬菜和肉类食品的消费支出却分别增长了39.9%和56.14%,对烟、酒、茶叶及饮料等的消费支出更是增长了92.34%。在农民人均食品消费品支出中,谷物支出所占比重14.75%,比2005年下降4.04个百分点;蔬菜支出所占比重16.97%,比2005年下降1.93个百分点;肉类支出所占比重36.08,与2005年基本持平;烟、酒、茶叶、饮料等的支出所占比重13.18%,比2005年增长2.5个百分点。

      (二)衣着成衣化趋势明显

       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用于衣着的消费支出为437.43元,比2005年增加了210.24元,增长92.54%,年均递增14%,占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8.35%,比2005年上涨了0.63个百分点。这说明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德阳农民对于自身的穿着打扮也更加注重,在衣着上的消费投入快速增加。而且数据显示,人们对衣着的消费成衣化趋势明显,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用于购买服装材料加工制衣的支出仅有5.9元,与2005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三)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村家庭的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五·一二”地震过后,大多数农户都对损毁的住房进行了重建重修,房屋结构和房屋质量都较地震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数据显示,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880.21元,比2005年增加515.48元,增长1.41倍,年均递增19.27%。支出最大的是2009年,人均居住消费支出达到了3192.38元。

      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8.29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5.6平方米。不仅住房面积增加了,住房结构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与2005年相比,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拥有的住房价值17829元,增长了1.91倍;楼房面积所占比重52.31%,提高了10.16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所占比重51.37%,提高了17.66个百分点。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增强,不仅德阳农民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其它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10年,德阳农民42.25%的家庭使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是2005年的4.2倍;9.35%的家庭用上了空调,是2005年的5.64倍;60%的家庭使用电、沼气或其它燃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炊事的主要能源,是2005年的7倍;8.86%的家庭用上了自来水,比2005年增加69%。另外住宅外道路路面状况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家庭达到62.2%,比2005年增加了47.66%。

      另外,德阳农村家庭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还体现在对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上。其中2010年每百户农村家庭中,拥有洗衣机89台,是2005年的1.35倍;拥有电冰箱71台,是2005年的2.95倍;拥有空调15台,是2005年的6.67倍;拥有热水器49台,是2005年的3.04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自行车、固定电话、黑白电视的拥有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拥有量的大幅增加,汽车也开始进入了农村家庭。

      (四)教育花费缩减、旅游消费较快增长

      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同时各级政府对教育收费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在教育上花费有所缩减。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负担学杂费150.14元,比2005年减少了16元,降幅9.63%。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农民休闲时间增加,利用农闲时间或节假日外出,成为农民享受生活的重要体现。2010年,农民人均用于旅游的花费为13.07元,比2005年增加7.12元,增长1.2倍。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德阳全市农民在收入水平逐年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有差距、农民消费热点不足等一些问题,“十二五”时期应予以重点关注。

      (一)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存在差距

      全市10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农民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较大,人均纯收入水平线上下分布不平衡,处在人均线以下的农民家庭占56.8%,处在人均线以上的农民家庭只占43.2%;20%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为14236.1元,而20%低收入户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365.2元,只相当于平均水平6485.8元的36.47%,是20%高收入户的16.61%。这意味着,尽管“十一五”时期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但农民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较大,不少农民家庭生活状况仍不乐观。“十二五时期”要着力改善这些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继续加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会继续扩大,并努力缩小高低收入差距。

      (二)农民消费热点不足

      “十一五”期间,全区农民消费水平在收入增长的带动下逐年提升,但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其消费观念仍比较保守、节俭。为了儿女、养老或防病,总要留一笔钱防患于未然,更不敢借贷消费,从而使农民消费热点缺乏。“十二五”时期,应努力拓宽农民消费空间,培育农民新的消费热点,一方面要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步转变保守的传统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包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提高即期消费水平。

      回顾“十一五”期间,德阳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的步伐。展望“十二五”,在德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的生活消费领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全市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一五”德阳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2011年06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十一五”期间,德阳市各级政府按照中央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的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克服了地震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农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连年持续稳步的增长态势。据全市10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585.07元增长到2010年的6485.80元,总共增加2900.73元,增长80.91%,年均递增12.59%,五年间增速分别为:8.95%、16.24%、14.19%、8.50%、15.30%。
       
      (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520.46元增长到2010年的2787.08元,增加1266.63元,增长83.31%,五年间年均递增12.88%。2005年,工资性收入占整个纯收入的比重为42.41%,到2010年,此项比重为42.97%,基本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整个纯收入的增长有43.67%是由工资性收入贡献的,工资性收入是德阳农民纯收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德阳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民纯收入最大的组成部分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由1827.34元增长到2010年的3046.07元,增加1218.73元,增长66.69%,五年间年均递增10.76%。2005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整个纯收入的比重为50.97%,到2010年,此项比重下降为46.97%,下降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家庭经营纯收入对整个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2.01%.虽然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德阳农民纯收入最大的一个组织部分。

      (三)二、三产业经营纯收入增长快于一产业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人均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纯收入年均递增21%,第三产业经营纯收入年均递增12.83%,分别比第一产业经营纯收入9.89%的年均增速快11.11、2.94个百分点,显示德阳农民人均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纯收入增长快于人均第一产业经营的纯收入增长。

      (四)财产和转移性纯收入总量小贡献大

      2005年到2010年,利益于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广以及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实惠,德阳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两项纯收入从237.27元增加到652.64元,增加了415.37元,增长175.07%,年均递增22.43%。此两项纯收入占整个纯收入的比重也由6.62%上涨到10.06%,但相比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两项所占比重而言,仍然是偏小的。然而五年间财产性和转移性两项纯收入对整个德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却达到了14.32%,超出其自身所占比重4.26个百分点。所以可以说,“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民的财产和转移性纯收入是总量小贡献大。

      (五)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增长齐头并进

      “十一五”期间,德阳六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基本相当,其中增长相对最快的是中江县,年均递增速为13.2%,高于全市增速0.61个百分点,增长相对较慢是广汉市和罗江县,其年均增速也分别达到11.25%和11.44%。

      二、生活消费结构优化、消费亮点突出

      “十一五”期间,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德阳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也在同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消费亮点突出。数据显示,2005年德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943.62元,到2010年增长为5241.06元,五年时间增加了2297.44元,增长78.05%,年均递增12.23%,与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德阳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是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49.23%下降为44.4%,减少4.83个百分点,也即是恩格尔系数下降4.83;居住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12.39%增长为16.79%,增加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服务器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4.56%增长为7.06%,增加2.5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重由9.50%下降为7.05%,减少2.45个百分点。

      2010年与2005年德阳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对比表
      
    指 标 名 称 2005年

      (%)
    2010年

      (%)
    增减百分点
    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 49.23 44.40 -4.83
    衣着消费支出比重 7.72 8.35 0.63
    居住消费支出比重 12.39 16.79 4.40
    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比重 4.56 7.06 2.50
    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比重 8.98 8.77 -0.21
    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9.50 7.05 -2.45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 6.14 6.22 0.08
    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比重 1.48 1.36 -0.12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德阳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恩格尔系数)有所减少,而居住消费支出和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说明德阳农民消费的结构更趋优化,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一)饮食营养结构更加均衡

      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326.90元,比2005年增加877.64元,增长60.56%,年均递增9.93%,占整个生活消费支出比重44.4%,比2005年下降4.8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消费品支出2045.97元,比2005年加732.93元,增长55.82%,年均递增9.28%;食品消费服务性支出280.93元,比2005年增加144.71元,增长106.23%,年均递增15.58%。

      从饮食消费途径上看,农民在外饮食消费占整个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加大,2010达到了10.96%,比2005年上涨了2.8个百分点。而从食物消费结构上看,农村家庭饮食的重点不再是解决温饱,而是转向追求食物的丰富和营养的均衡全面。五年间,德阳农民人均对谷物的食品消费支出仅增长了22.29%,而对蔬菜和肉类食品的消费支出却分别增长了39.9%和56.14%,对烟、酒、茶叶及饮料等的消费支出更是增长了92.34%。在农民人均食品消费品支出中,谷物支出所占比重14.75%,比2005年下降4.04个百分点;蔬菜支出所占比重16.97%,比2005年下降1.93个百分点;肉类支出所占比重36.08,与2005年基本持平;烟、酒、茶叶、饮料等的支出所占比重13.18%,比2005年增长2.5个百分点。

      (二)衣着成衣化趋势明显

       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用于衣着的消费支出为437.43元,比2005年增加了210.24元,增长92.54%,年均递增14%,占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8.35%,比2005年上涨了0.63个百分点。这说明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德阳农民对于自身的穿着打扮也更加注重,在衣着上的消费投入快速增加。而且数据显示,人们对衣着的消费成衣化趋势明显,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用于购买服装材料加工制衣的支出仅有5.9元,与2005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三)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十一五”期间,德阳农村家庭的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五·一二”地震过后,大多数农户都对损毁的住房进行了重建重修,房屋结构和房屋质量都较地震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数据显示,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880.21元,比2005年增加515.48元,增长1.41倍,年均递增19.27%。支出最大的是2009年,人均居住消费支出达到了3192.38元。

      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8.29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5.6平方米。不仅住房面积增加了,住房结构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与2005年相比,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拥有的住房价值17829元,增长了1.91倍;楼房面积所占比重52.31%,提高了10.16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所占比重51.37%,提高了17.66个百分点。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增强,不仅德阳农民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其它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10年,德阳农民42.25%的家庭使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是2005年的4.2倍;9.35%的家庭用上了空调,是2005年的5.64倍;60%的家庭使用电、沼气或其它燃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炊事的主要能源,是2005年的7倍;8.86%的家庭用上了自来水,比2005年增加69%。另外住宅外道路路面状况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家庭达到62.2%,比2005年增加了47.66%。

      另外,德阳农村家庭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还体现在对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上。其中2010年每百户农村家庭中,拥有洗衣机89台,是2005年的1.35倍;拥有电冰箱71台,是2005年的2.95倍;拥有空调15台,是2005年的6.67倍;拥有热水器49台,是2005年的3.04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自行车、固定电话、黑白电视的拥有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拥有量的大幅增加,汽车也开始进入了农村家庭。

      (四)教育花费缩减、旅游消费较快增长

      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同时各级政府对教育收费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在教育上花费有所缩减。2010年德阳农民人均负担学杂费150.14元,比2005年减少了16元,降幅9.63%。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农民休闲时间增加,利用农闲时间或节假日外出,成为农民享受生活的重要体现。2010年,农民人均用于旅游的花费为13.07元,比2005年增加7.12元,增长1.2倍。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德阳全市农民在收入水平逐年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有差距、农民消费热点不足等一些问题,“十二五”时期应予以重点关注。

      (一)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存在差距

      全市10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农民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较大,人均纯收入水平线上下分布不平衡,处在人均线以下的农民家庭占56.8%,处在人均线以上的农民家庭只占43.2%;20%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为14236.1元,而20%低收入户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365.2元,只相当于平均水平6485.8元的36.47%,是20%高收入户的16.61%。这意味着,尽管“十一五”时期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但农民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较大,不少农民家庭生活状况仍不乐观。“十二五时期”要着力改善这些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继续加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会继续扩大,并努力缩小高低收入差距。

      (二)农民消费热点不足

      “十一五”期间,全区农民消费水平在收入增长的带动下逐年提升,但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其消费观念仍比较保守、节俭。为了儿女、养老或防病,总要留一笔钱防患于未然,更不敢借贷消费,从而使农民消费热点缺乏。“十二五”时期,应努力拓宽农民消费空间,培育农民新的消费热点,一方面要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步转变保守的传统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包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提高即期消费水平。

      回顾“十一五”期间,德阳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的步伐。展望“十二五”,在德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的生活消费领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全市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