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聚焦“三化” 写好政务服务“后半篇”文章
为贯彻落实《泸州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泸州市泸县着力健全服务机制,聚焦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标准化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据了解,泸县先后投入760万元,用于改造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统筹人员配置、增添软硬件设备和连通电子政务网络。
泸县20个镇(街道)、305个村(社区)按照《 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整合服务资源,统一规划,建成综合服务、自助办理“4+X”便民服务功能区。该功能区设置咨询、受理、审批3类综合窗口6-8个,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为民服务“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
组织推动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质效
围绕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难点,规范顶层设计,用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解民困。规范队伍建设,明确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为事业副科,整合“七站八所”工作力量,配强窗口人员12—16人,较改革前增长160%。围绕一体化平台、综窗系统、服务礼仪等内容,组织镇村便民服务培训200余人次,培养“全科人才”。
规范制度建设,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16个工作制度,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切实解决群众“盖章难”问题。规范服务事项,下放镇村高频服务事项39项,进驻审批服务事项263项,规范村(社区)事项30项,梳理“25+N”个“一件事一次办”清单,制作“码上办”二维码办事指南,统一编制流程,让群众一图读懂“去哪办、怎么办”。
创新提升便利化服务,锻造服务品牌
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一网通办、就近能办”暖民心。推行无差别服务,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服务模式,启动玉蟾街道、得胜镇等5个试点镇(街道)263个事项无差别综窗受理,服务窗口由原来的10个精简到6个,窗口减少率达40%,切实提升群众体验感。
推行“跨区域通办”服务,通过横向连接,打破行政区域边界,共有39个便民服务高频事项“跨区域通办”,解决了群众在户籍地和居住地来回跑、多头跑,实现就近能办成事,提升了审批效能。推行暖心个性化服务,建立10类个性化服务清单,构建以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1500余人的代办队伍,推行临近下班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特殊群体帮代办服务,最大限度便民、利民、惠民,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泸县始终结合工作实际,将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了便民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能力提升。(罗纪芬 牟敏)